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时间:2020-05-16
一直以来,美国都是很多国人的移民第一选择,它自由、民主,并且教育、福利也是相当的优越。自美国移民项目启动以来,很多人前赴后继的希望加入到其中。
那么,移民美国后,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我叫何俏俏,今年32岁,如今到美国已经14年了,目前居住于洛杉矶,可以说,移民美国是我前半辈子人生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2002年1月,我18岁,第一次蒙生了想出国留学的想法,毕竟未来的路都是要自己闯的,未来也是要自己创造,出国留学可以让自己学会独立生存和在异地生活的能力,这种经历会让人终生难忘,受益匪浅。因此和家人打了个招呼以后我就开始付诸行动。
2002年6月,我成功拿到了留学签证。
2003年8月20日,我迈出国门,去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至此我开始我的异国求学之路。
刚到美国,立即感觉到了中美巨大的文化差异,美国大部分人都是很大大咧咧的,说话的时候动作很夸张,对人充满热情,交流起来没有太多的规矩和礼貌,让人感觉非常容易沟通。不像中国人,虽然总是给人一种彬彬有礼的感觉,实际上反而让人很难相处。
在美国待了3天,我到处随意看了下,并在外面租了一个房子,添置了一些家具及生活用品,有些在国外找不到卖的,就打电话让爸爸妈妈在国内买好帮我邮寄过来。一晃,几天时间过去了。
9月初,开学了,开学第一课,老师把本学期的课程计划下发,上面有每次课讨论什么内容、要看什么材料、作业是什么,还有考核形式和评分标准,等等。
教授上课采取的是组织专题讨论的形式,每次围绕一个专题展开,书和材料都是我们自己课下阅读。课程教材每本都是又厚又重,你背包里放了第一本绝不愿意再放第二本。
学生拿到课程计划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去买教材。大学开学第一周,乃至第二三周的主题,基本上是围绕教材展开的,校园里或计算机房到处是行色匆匆的找书人。
在美国,教材的买和卖是完全市场化的,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完全自己解决。系里和任课教师不介入、不过问。教学与经营划界清楚、泾渭分明,因此看不到垄断、代办和利益纠缠。即便教授自己的书选入教材了,也必须是到外边书店去买。
美国课堂上的氛围和中国的也很不相同。中国大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在睡觉、玩手机、要么就是在交头接耳,而真正在认真听课的人很少。
而美国却大不不同,美国课堂上的学习氛围非常好,一小时的课几乎有三四十次的提问。我刚来上课的时候感觉很惊讶,甚至有点不适应,因为一节课我身旁的学生全部都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我仿佛就像一个局外人。
四五十个学生有一半多带电脑来上课,都是用来记笔记的。Wifi信号好却没有一个人上网,嗒嗒的打字声犹如身处GRE考场,更没有一个人摆弄手机,不分男女都是在忙着记笔记。整堂课的节奏除了听课就是记笔记、思考、小组讨论和问答。
感恩节的时候,我的课程教师邀请我们同学去他家里聚餐,他的家非常大,就想宫殿一样,客厅可以容纳四五十个人同时进餐。
我们吃的很开心,在席间致辞的时候,老师还对我们留学生说:欢迎来到美国留学代写essay,请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做外国人。这让人感觉非常亲切。
美国人到了周末不是远足就是露营,要不就骑马、划船、冲浪。
美国人普遍喜欢穷开心,许多人开着辆一直修不起的破车就上路了,皮卡后面还经常拖着行李车厢,里面有睡袋,有食品饮料,有猫有狗有孩子,车子前面挂着自行车,顶上绑着皮划艇。
我在美国周末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逛超市逛街了。
美国的超市食物种类繁多,很容易买到适合中国人胃口的食品,如果到华人超市,不仅国内的食品全都买得到,而且还比美国超市便宜;美国的中餐馆也很多,价格也很公道。
逛街我喜欢逛街区,美国有很多美好的街区,像东村第九街道(9th street in the East Village)、布里克街道(Bleecker Street)、第十街道(10th Street between 1st & Avenue A)等等,我最喜欢的街区是迪卡尓布大道(Dekalb Avenue between Cumberland and Carlton),布鲁克林,这里有很多食物、商店、公园景色,还有一只每天早上趴在一家咖啡店门口的小狗。
你需要的任何东西它都有,安静却不乏味,美丽而实用。在布鲁克林,我最喜欢的一家餐厅是Martha,服务很特别,食物很健康。
距离不远处有一家咖啡店Bittersweet,这儿不仅提供咖啡,还有甜甜圈、羊角面包、法式三明治等食品。
在我来美国求学四年时间里,我勉强算是踏遍了美国的街头巷尾,对美国这个城市已经不再陌生。
特别是在求学的第四年,我认识了我的老公,他是我的校友,我们是因为一次意外认识的。那时,我老公经常一身嘻哈风,非常爱讲笑话,我经常被他的幽默吸引。
我们周末的时候经常出去玩,那时我们还没有买车,所以经常挤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和公交就是我们那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有一次我们去约会,坐的是地铁,进去之后发现地铁上到处都是纸屑,还有一些很恶心的脏物,我皱了皱眉,被我老公看到了。于是他跟我使了个眼色——’跟我来’的意思,于是我跟着他穿过了一节一节的车厢,最后再靠着门口站定。
’就是这儿了。’他说。
’有什么不同吗?’我问。
’待会儿你就知道。’他得意的笑。
到站了,扶梯居然就在门外,我们迅速下车,成了最先登上去的两个人。
我很惊讶,’你怎么知道扶梯就在这儿?’
’我早上来的时候数过的。你不是不喜欢坐地铁的吗,我们不坐了’他更加得意了。
那一瞬间,我很感动,在异国他乡遇到这样一个肯迁就你的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毕业后,我决定留下来。有两个原因,一是我想在美国闯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出一番成绩;二是因为舍不得我的男票,我不想分手,那个异国心甘情愿迁就着我的男人。
既然准备留下来,就意味着我需要找工作了。
2007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异国找工作,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我没有工作经验,还是个华人,很多公司对华人有着一些负面想法,并不愿意招聘华人,所以我碰了很多壁。
2个月过去,我依然没有找到工作,最后没有办法,我放弃了挑选公司,开始海投,有明确目标的海投,我选好我喜欢的城市,然后大概了解一下公司的状况,正在做的项目等,收到面试通知之后我还会提前做一番功课。
最终,黄天不负苦心人,我火力全开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我找的那家公司当时正好缺会讲中文的人,我正好是华人,中文是我的强项,加上我的学历以及面试时候给主考官的印象并不差,所以我幸运的被挑中了。
在公司待久了,上司对我的工作能力也越来越看重,于是我一级一级的像蜗牛一样的往上爬,最终做到主管的位置,这已是3年之后。这期间,一直到2010年,7年我都没有回过国。
那3年,我和老公守望相助,彼此互相鼓励互相帮忙,也许是同患难的原因,我们的感情越来越好。2011年,我们修成正果,决定结婚。我爸妈就我一个女儿,考虑到我爸妈以后的生活问题,我和老公商量了一下,在洛杉矶重买了一套房子准备接爸妈过来住。
2011年4月,我带着现在的老公回国,见我的父母,并告诉父母我对未来的规划,希望我的爸爸妈妈可以支持我们的婚姻,和我们一起过去美国生活。我那时已经有了移民的条件,完全可以把家人一起带过去。
一开始爸爸妈妈并不愿意移民,说是不想离开这个生他们养他们的国土,但是经过我几天的苦口婆心的劝解最后爸妈还是耐不住我的撒娇还是答应跟我去美国生活。
当时我担心爸妈没有在美国生活过,刚去那边会不适应,于是我在本地找了一个家服务挺不错的国际搬家公司,将他们在国内使用的家具都搬到美国去了。
妈妈刚到美国的时候,果不出所料,很不适应。因为家具都没有到,他们无法自己做饭,需要经常去餐厅吃,爸妈年纪稍大,一直都有着喝热水的习惯,但是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中国并不一样。
刚开始带爸妈去美国的餐厅里吃饭,爸妈要热水,但是服务员给的是一杯加满冰块的水,因为在美国通常只有亚洲餐馆才会提供热水。
而且在美国,给小费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从餐厅吃饭、坐出租车、让酒店工作人员帮你拿行李等等,都需要给一定数额的小费作为给对方劳动的一个认可和补偿。小费数额是消费额的15%左右就可以了。
当然也可以根据这家餐厅/酒店的高级程度,服务的质量有所调整。但是不给小费一般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且会让你成为不受欢迎的客人。
除此之外,美国中餐很难吃,不仅很多菜味都偏甜,比如说牛肉西兰花、左宗鸡、陈皮鸡、炸春卷等,还有有一些自创的从来没听说过的菜,爸妈也吃不习惯。于是天天想回去,我软磨硬磨的磨到家具到之后他们才停止回国的想法。
他们到美国一个月后,家具到了。之后他们自己去华人超市买菜做饭,吃什么买什么,慢慢的住久了,他们逐渐发现这里也有一些可爱的地方。
比如社区里到处是一人抱不过来的大树,开车半个小时就能看见大片的树林,这里有清澈的河流、湖泊,蓝色透明的大海,美丽的星空。
加州数百公里无敌海景的海岸线,洛基山脉曲折蜿蜒,处处是免费的大公园。于是慢慢的就习惯了。
不得不说文化差异真的是一件非常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好在我们都跨过去了。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