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时间:2020-05-16
’读书读的怎么样了?’
’最近功课忙吗?’
当朋友这么问我的时候,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因为这些问题的预设是我天天在上课、写作业、考试、拿成绩及等毕业。不过我也能理解圈外人不了解我们这群学术圈’爬虫’到底在做些什么。
受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哈格泰(Ezster Hargattai)教授在Inside Higher Ed上那篇《我在’暑假’干了些什么?》的启发,我也决定写一篇介绍’北美读博究竟在读些什么’。
由于个人经验限制,本文侧重描述的是社会科学博士essay生的经历,并非适用于所有专业essay,仅供参考。
’上课’绝不是闲庭散步
做博士essay生并不是做纯粹的学生,并不是坐在教室里上课,课后写作业,期末考试,拿个成绩,然后等毕业那么简单。恰恰相反,在读博期间,你的成绩一点也不重要。我的导师曾经不止一次跟我说过:’Weixu, who cares about your grades when you’re in grad school! (在读博的时候谁会管你拿了什么成绩!)’。
没错,我们确实要上课。在北美读博,由于体制的关系,必须经历2—3年的课程训练,也就是说,我们确实是在’上课’,但’上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拿学分,而是为了接受专业essay训练,以及和自己感兴趣的教授搞好关系以便日后可以让他/她作你的论文委员会成员。
而课程的形式也和本科及部分硕士课程完全不同,这个阶段的课程,大部分被称为’研讨会(seminar)’,而本科生的课一般是’讲座(lecture)’。讲座就是教授在上面讲课,学生偶尔提问但几乎不参与,学生关心的是考试考什么,怎么样拿到合格成绩拍屁股走人;而研讨会则是教授布置几份阅读材料(通常难度都很高),大家在课上讨论,教授主持并引导讨论,但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学生在说话,这种课程的目的是学术训练。课程考核一般以写一篇论文(paper)为主,这个论文可不是什么花个两天Google搜索复制粘贴就可以完事的,很多教授对期末论文的要求都是能直接拿去学术会议上发表的。10—15页的期末作业,基本就把一个领域里相关的文献都要综述一遍,还要能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或者是理论突破了。有些教授还会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他们的研究课题里去,一边完成作业一边就出成果了。
一般而言,在课程阶段,一个博士essay生一学期要选3门课。这个工作量有多大?不夸张地说:大到可以让你喘不过气来。
我们并不是’学生’
虽然官方说起来我们是’学生’,但博士essay生的真正身份是科研实习生。所以我们日常工作主要包括:
◆ ’上课’(岗位培训)
◆ 做研究(这个是重头,包括自己的研究,或者以助研身份帮助教授做研究)
◆ 给学生上课(助教或者独立开课)
正因如此,我们一般在很多场合指称自己的同学是用’同事(colleague)’这个词而不是’同学(classmate)’。
就我个人而言,我目前是一门本科课程的助教,同时还是我导师的助研。
作为助研,导师的研究成果发布我就是第二作者,没有任何水分。研究项目从海量文献梳理、项目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每一个环节都是要既出苦力又出脑力的(教授不希望助研是个纯苦力,还必须能贡献脑力资源)。如果碰上人品好的教授,学生有好的想法,他/她还会积极配合提供资源(甚至珍贵独家数据),论文出来后学生就是第一作者。在这个意义上讲,把导师叫做’老板’是一点都没错的,博士essay生在大学里做研究和在公司里跟着前辈做项目是一样的道理。
作为助教,基本上一门课里教授通常只负责上课出考卷,其他事务一概都是助教来负责的。哪怕是个英文都说不好的国际生(我有些同事英语真的很烂),也必须每周抽出专门的时间回答学生的刁钻问题,以及批改作业和试卷(教授自己是不批作业的)然后继续接受学生的刁难。关于在北美做助教的经历,我大概可以单独开三篇帖子,实在是罄竹难书。
另外,作为一个助教/助研,我是有办公室的,拿得是员工工资、员工医疗保险、员工停车位。
一些资历高点的学生,甚至是可以单独开课授课的(附带小福利:还没毕业就有学生管你叫professor了)。在某些学院里(比如我们),部分尚未毕业的学生甚至可以被聘为全职雇员(full-time employee),一年拿着4万多美金(高出助教一倍多)的工资,享受所有全职员工福利待遇。
如果你是一个勤奋的博士essay生,那么你从’学生’到’学者’或者’科研人员’之间的过渡应该是非常平稳的。在学校期间做的事情基本上和日后真正开始全职工作之后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区别就是你不用再上课了,不用再向导师汇报了,以及你有了一份全职工作的保障而已。
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
我们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睡眠不足是家常便饭不说,休假几乎是一种奢侈。如果你抱怨说你在某家’四大’血汗工厂被当驴使,我们一定会用羡慕地眼光看着你——因为你除了赚得比我们多之外,工作真的比我们轻松好多。你抱怨的是’加班’,而我们根本连’加班’这个概念都没有,从起床到睡觉之间的任意时间都是我们的工作时间。周末对我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我现在的室友可能有个误解,以为我现在真的有周末,其实这是因为这学期我每天四点起床就开始做事了,当然可以在周末抽那么一点点时间出来休息一下了。
我们有寒暑假么?在制度上,我们确实有暑假和寒假,但这仅仅意味着大家没有义务去学校上课(或者授课)而已。除去一些同事在假期里还要承担教学任务不说(美国大学在暑假和寒假里也会开很多门课,属于正式课程而不是业余课程),对于大部分学术圈的人来说,暑假和寒假意味着我们终于有时间可以把学期内没做完的研究做完了,或者是终于有时间可以去某个地方收集数据了,又或者是必须要为下个学期要上的课做准备了。假期里的工作量只多不少,我已经听到很多同事在暑假结束后跟我抱怨’Oh my God, the summer was crazy. I had to do xxxx and xxx and finish xxxx. I need a break......(暑假实在太疯狂了,我做了XXX项目又做了XXX项目还要把XXX项目完成。我实在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哦,对了,我有没有提到过在北美,暑假里如果不授课,教授和博士essay生是不拿工资的?
所以,各位亲朋好友,请不要再问我’读书读得如何了’,也不要羡慕我’重回校园做学生’,更不要觉得我周末和暑假看书不陪你们娱乐是在’装逼’。我只是在很卑微很痛苦地做着一件特殊的工作而已,希望你们能理解。
教授:’Tajel,你要休假当然没问题’
’不过,你把工作带在身上了吧?’
Tajel:’你说啥?’
教授:’我假设你休假的时候会一直思考你的研究项目的吧?’
Tajel:’呃……’
教授:’在学术界,‘休假’只不过是你把工作带到其他地方去做的意思’
Tajel:’我们用的字典是同一本么?’
教授:’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常规工作日必须待在实验室里’
学生:’你是说9点到5点?’
教授:’我是说6点到半夜’
学生:’但是我的工资只包含20小时一周的工作’
教授:’那是指20小时高质量的工作,不是‘研究生工作’。关于我为什么认为PhD学生不是‘学生’。我认为这句话是我那篇东西的核心,所以有必要认真地解释一下。’
注意我这里’学生’外面是打了引号的。最正确的说法是,PhD学生既不是学生当然也不是一份真正的职业。
做PhD学生相当于在做一个实习性质的临时工,但同时还要接受训练。在同一个机构里一个PhD生同时承担着多个角色,你的学习和实习是在同一个地方完成的(当然兼职PhD生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北美体制来说,还存在一个资格认证(qualifier)前和资格认证后的区别 [注1]。我同一个办公室过了资格考试的好几位(≥5)前辈,每天做的事情是:准备自己的论文,一学期给本科生开两门课,和系里其他教授合作做研究、写论文、出书。除了要向导师汇报工作外,他们现在做的事情和他们日后拿了博士essay毕业之后几乎没有太大区别。其中一位前辈开的一门400人的大课,还聘请两个第一第二年的博士essay生做助教的。他们在系网站上列的身份是Assistant Instructor and Doctoral Student (助理教员、博士essay生),稍微差一点的则是Part-time Lecturer(兼职教师)。当他们和非自己导师的教授合作项目的时候,对方教授已经不是站在一个’指导’的位子上,而完全是双方平等的合作关系了(这个和助研是两个性质,助研的时候你是给教授打工,而如果是教授找你合作项目那他/她就是把你当同事看待的)。
我们再退回课程训练看看,课程可能是PhD学生感觉最像’学生’的部分了。但有几点我要指出:
第一:这些课程是启发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目前除了方法课我还没见到有教授说话比学生多的课;
第二:PhD阶段选课,不是你求知若渴,想’学点什么’才去选哪门课的,选课的时候目的应该非常明确——你是想拓展你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还是想和这门课的教授建立良好的关系?我已经被前辈们和导师多次告诫:不要去选和你以后研究无关的课,我的导师甚至明确表示让我想办法免修学院规定的必修课(因为和我的研究方向无关);
第三:课程最终的要求不是过一个考试那么简单,而是确实要能将课程里学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知识库和技能库的一部分,甚至能成为这方面的准专家(你可以直接去给本科生开课不成任何问题);
第四:上一篇文章里我已经说过了,成绩不是课程训练的重心,我们有一门学院很难的入门方法课,16个人(因为有三个系所以人多)里只有两个人拿到A的,还有两个人拿C的(我们的博士essay课程C下面就是F,F很罕见),你看我们受什么影响么?上一届拿C的那个人不是照样在给本科生开课(因为他专业essay能力强)?我说我这学期在一门我不感兴趣的必修课上表现很差,导师听了哈哈大笑表示完全不要紧你给我把想上的课上好就可以了,你讨厌的研究领域你也不必要重视,那教授以后也不会和你有交集;
第五:我为什么一直强调这个是课程’训练’,是因为许多教授一边上课一边就让你期末写一篇够发表资格的论文或者开题报告出来了。如果你对这方面真的感兴趣,课上完你就直接拿着作业去学术会议上开会了。课程的一半内容其实是一个长达一学期的学术论文指导(而且教授更关心这部分内容)。
PhD是通往高端职业的入口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PhD学生整个5年左右学术训练的目的性是很明确的。一个PhD学生在被录取的时候,等于接受了一份长达五年的临时工合同,并且你的雇主明确告诉你五年之后一定不会再聘用你。这就要求进入PhD项目的学生早为自己做打算,一旦拥有博士essay学位,很多高端职业就为你打开大门,但同时许多中低端职业也关上了大门。一个PhD学生在拿到学位之前就要开始积极做他们拿到学位之后做的事情。一个优秀的PhD学生变成PhD的那一刻,他/她的生活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他/她可能早已经和某个学术机构签订了职业合同,他/她之前已经做了许多出色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写了一篇重要论文,甚至出了一本专着,同时已经有了2—3年的教学经验了。
当然,每所学院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气,师生关系也可能有不同,给学生的机会也不同。我们学院(Rutgers /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对于PhD学生职业规划的讨论氛围很浓,系里对学生的职业身份也很重视,这也可能是我个人的认识和其他人的见解有所出入的地方。但大方向上,一个北美PhD学生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的:如果把自己一直当学生,目标仅仅是毕业拿学位的话,他的职业规划很有可能出问题了。我和系里一位美国前辈抱怨说,国际生不能在外面打工,经济上受限。前辈说:Weixu,别担心太多,一个人如果在PhD最后几年还在想着靠校外打工补贴家用的话,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言下之意:这人没拿到足够的funding,在系里没拿到研究或者教学机会)。
最后,我推荐一篇经典的网文:《PhD学生失败的十个原因(10 easy ways to fail a Ph.D.)》。如果不高兴看原文的话,我在这里总结一下10个原因是:
◆ 过分关注课程和分数;
◆ 想学太多东西而不是创造知识;
◆ 完美主义;
◆ 拖延;
◆ 过早/过晚从导师身边独立出来;
◆ 把PhD当作上学或者上班(指的是朝九晚五);
◆ 不重视自己的论文委员会;
◆ 自我要求太低;
◆ 自我要求过高;
◆ 不知道PhD项目里什么是真正的里程碑事件(不是课程结束、不是资格考试,不是学位论文,而是在同一个主题下的三篇重要的期刊论文)
[注1] 北美大部分机构实行博士essay候选人制度。招收进来的学生必须进行一定量(2—3年)课程训练,参加资格考试后才可以真正进入’候选人(candidate)’状态,写开题报告,写论文,答辩。即使像我们学院的博士essay项目要求学生必须以前在其他地方拿到过硕士,我们的培养仍然包含最低2年的课程。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