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硕博咨询:82274534

 

专本咨询:84468591

 

微信咨询:essaykey

TEL:15012858052(深圳) 

 

信箱: 82274534@qq.com 

 

请以前的客户主动联系QQ和信箱以方便继续为您服务。

 

代写毕业论文网介绍

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最新加入代写论文写手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首页 > 代写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源的活化产物

时间:2019-09-27


  一、从《资本的形式》谈起

  提起文化资本这个概念,不得不先从布尔迪厄的着名论文---《资本的形式》讲起.在这篇文章中,布氏首次完整的阐述了"文化资本"概念,并由此引申了"社会场"中的"文化权力"问题.在他看来,"社会世界是一部积累的历史",为了理解这种积累性,必须引入资本的概念,因为"资本是积累的劳动( 以物化的形式或'具体化的'、'肉身化'的形式) ……是一种铭写在客体或主体结构中的力量,它也是一条强调社会世界的内在规律性的原则",正是基于此,社会界与轮盘赌博世界截然不同.后者"描绘了一幅完美竞争或机会均等的幻想世界的精确图象,这是一个没有惯性的世界、一个没有积累的世界、既没有继承权也没有固定资产.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时刻都是完全独立于前一个时刻的."①

    在社会场中,资本与轮盘赌的状况迥然不同,"它需要花时间去积累,需要以客观化的形式或具体化的形式去积累,资本是以同一的形式或扩大的形式去进行自身再生产的潜在能力",所以,资本有一种自身的指向性,是一种镶嵌在事物客观性中的力量,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同样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因而,资本是作为社会场中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因素存在着,"在特定的时刻,资本的不同类型和亚型的分布结构,在时间上体现了社会世界的内在结构,即铭写在这个世界的现实中的一整套强制性因素,这些强制性因素以一种持久的方式控制了它所产生的作用,并决定了实践成功的可能性."在这里,布尔迪厄所说的资本,并非是通常意义上的经济资本.在论述资本的不同类型时,他首先强调"除非人们引进资本的所有形式,而不只是思考被经济理论所承认的那一种形式,不然,是不可能解释社会世界的结构和作用的"; 同时他批判了经济主义者仅仅看到资本的一种形式的狭隘目光,指出: "建构有关商业关系的科学……它甚至不是一门关于经济生产场的科学,其原因在于它规避了关于实践经济的一般的科学法则,这一科学的法则把商业交换看作是所有形式的交换中的一种特例."

    随后,在布氏的社会学理论中,他划分了资本的三种基本类型: "一、经济资本,这种资本可以立即并且直接转化成金钱,它是以财产权的形式被制度化的; 二、文化资本,这种资本在某些条件下能转化成经济资本,它是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的; 三、社会资本,它是以社会义务( '联系') 组成的,这种资本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它是以某种高贵头衔的形式被制度化的."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第一种资本( 包括通常意义上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等) 作为基础性的资本类型,其他类型的资本首先都被看成是经济资本,后来才从其中分离出来,如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目前引起广泛讨论的人力资本等,都是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正如布氏所言,这些资本类型彼此间可以相互转化.

    如果说布尔迪厄的资本与文化资本理论侧重于社会学领域,那么后来的澳大利亚经济学教授思罗斯比则直接将布氏关于文化资本的论述拉入了经济学领域,认为"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②,集中探讨了文化资本的财富特征( 或言: 文化的经济价值) ,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投资分析所具有的意义.同时,在他的《什么是文化资本》一文中,他亦划分了资本的类型,分别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文化资本.前三种是经济学上通常关注的对象,而最后一种兼具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意义.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他秉承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各种资本形式的经济学特征.

  二、资本的内涵和性质

  由上,我们认同文化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形式,且经济资本是一种基础性的资本.因此,在转入对文化资本的论述之前,本文将简要的先对"资本"做一番解释---这里的"资本"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基本等同于"经济资本".

  国外的"资本"一词源出于拉丁文,最早由意大利人在 15到 16 世纪时提出,主要指凭以经商、盈利、生息的本钱.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对此产生了各种论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二章中谈到资本的性质、积累和用途时认为,资财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供居民目前消费,另一部分保留起来以取得收入.即资本是人们保留起来希望取得收入的那部分资财; J·B·萨伊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写道: "形成资本的,不是物质,而是这个物质的价值"; 李嘉图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利润的积累.同时他更多地把资本看成积累起来供人们劳动使用的手段,他把资本分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玛克里奥在《银行业务的理论和实际》中认为: "用在生产目的上的通货是资本"; 詹姆士·穆勒在《政治经济学要义》中认为: "资本即是商品"; 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中指出: "资本……是永久的会自行增大的价值"; 苏格兰经济学家麦克鲁德在《信用的理论》中写道: "资本是用于增殖目的的经济量,任何经济量均可用为资本.凡可以获取利润之物都是资本."他所说的经济量,是指其价值可以用货币计量并可用于买卖交换之物;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指出: "资本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资本( 或资本品) 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美国着名学者 D·格林沃尔德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对资本的解释是: 资本是"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包括厂房和机器在内的所有商品的名称.

  它是生产的三要素之一,其他两要素是土地和劳动.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资本是一家公司的总财富或总资产,因而不仅包括资本货物( 有形的资产) ,同时也包括商标、商誉和专利权等等.作为会计学的术语,它代表从股东那里得到的全部货币,加上留归企业用的全部利润"; 庞巴维克认为: "一般来说,我们把那些用来作为获得财货手段的产品叫成资本".③以上是诸多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资本的种种解释,有着不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此后的马克思则汲取了前人对资本问题研究成果的科学成分,对资本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总结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完成了《资本论》这部集大成式的着作,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是此前和此后的经济学家望尘莫及的.马克思既承认了资本的自然属性,又揭示了资本的社会属性,这是他在经济学方面的伟大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首先,从资本的产生来看,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货币,而货币正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态.任何一个资本家,在开始经营活动时,首先,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以便从市场上购买进行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作为货币本身与作为资本的货币有着本质区别.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这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只有用货币购买了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使之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发生价值增殖,从而使他的货币转化为资本.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产生的决定性条件.从历史上来考察,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开始出现的.那时,随着小商品生产的两极分化,特别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出现了一大批以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工人,他们和资本所有者相对立,从而形成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关系.马克思说: "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 而单是这一历史条件就包含着一部世界史."④其次,从资本的本质看,它是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体现在物上面的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这是一个历史范畴.再次,从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看,资本只有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才能不断地增殖价值.一旦停止运动,就失去了其生命力.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出发点,这个运动的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而这种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叫做资本周转.最后,从资本的形态看,产业资本是资本的基本形态.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在产业资本的基础上分离出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等不同形态.它们和产业资本一起,共同瓜分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从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来划分,资本可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只有可变资本能带来剩余价值,属于职能资本,而不可变资本则属于非职能资本; 从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来看,资本又可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逐渐转移,而流动资本的价值则是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从其社会构成又可分为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而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私人资本、国有资本和股份资本等.⑤马克思把"资本"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

  他认为,发达的商品生产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本生产是商品经济的最后形式.资本关系是与发达的商品生产共生共灭的.在未来社会中,由于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不复存在,资本关系也就消亡了.因此,资本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一种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而且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在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和激化,并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以上集中阐述了西方学者对于资本的见解,下面来看看我国对资本的解释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于资本观念的转变.首先,"资本"一词在汉语中,"资"在《说文》中解释为"资,货也"; 《战国策·秦策一》中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战国策·燕策》载"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广东军务记》中载"富者捐资",可见"资"向来与钱财、货物有关.而"本"常用来指称用来经营工商业的资钱和财产,有本金、本钱之意,口语中常说"老本儿"、"够本儿"、"亏本"等; 在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载"子本相侔.( 子: 利息,侔: 相等) ",其中"本"也是指做生意、生利息的本银.于是,"资本"一词向来指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垫付的本钱,是牟取利润的凭借.早在宋朝何鑅的《春渚纪闻·苏刘互谑》中便有"偶误质盗物,资本耗折殆尽"; 元曲《萧德祥杀狗劝夫》写道"从亡化了双亲,便思营运寻资本,怎得分文"; 清平山堂话本《认错尸》中又有"这在乔俊看来,有三五贯资本,专一在长安崇德收丝,往东京卖了"; 叶圣陶在《多收了三五斗》中写"由各大银行钱庄筹集资本,向各地收买粮米."其次,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长期以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开始,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我国认为资本是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社会主义不允许资本关系的存在,没有商品,只有产品;产品是不需要交换的,而是通过国家进行计划分配.这种落后的经济生产观念造成了我国建国初期高度集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很长一段时间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的生产力发展,使国民经济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不但不能消除商品生产,更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要发展市场经济,要接纳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承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党的十四大上,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职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5 年,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1992 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进一步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对我国经济改革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成为我们党制定改革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理论依据.

  在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原有的狭隘的对于资本的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失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个客观存在,资本、市场和商品并非资本主义所特有,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共有范畴.今天,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然要扩大商品经济,必然要采用扩大的市场经济生产方式; 这样,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结合的资本就转换成了"社会主义资本"这个特殊的社会主义经济范畴.

  同时,伴随着全球化的客观进程,或曰跨国资本主义的全球通行,所有的国家都概莫能外,都同样处于这股浪潮的影响之中.我国于 2001 年 11 月加入 WTO,实现了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局外进入局内的转化.这标志着我国在经济上与世界全面接轨.笔者认为,这不仅是一项政治事件,是一项经济事件,更是一项文化事件.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文化成为国与国政治经济交往中的软实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资本被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尤其是文化资本被文化产业唤醒的今天,探索资本、文化资本、文化产业三者的关系将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源的活化

  联系上文关于资本的定义,我们可以将文化资本看作是"以市场为导向并在参与市场运行中实现价值增殖的文化价值( 物) ,其外延是具有资本增殖属性的一切文化要素."⑥那么什么是文化资源呢? 在《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中》,文化资源是指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或物质的文化资源与无形的文化资源两类.前者指以物质形式表现的各种文化现象与事实.如各种考古学的遗迹与文物、人类现行所创造的各类物品等; 后者指没有物质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和事实,以及由物质载体所体现与反映的各种文化精神,如社会组织、语言特征、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建筑风格等.⑦可见,文化资源是资源的一种.对于"资源",《辞海》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资源一般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等的来源.这样的来源通常有两种,一是自然界产出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源、木材、矿产等; 二是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不断创造和逐渐积累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如道德习俗、知识信息、文学艺术等.

  由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历史的不断发展的活动,因此,文化资源是一种动态的资源,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生成和积累的.它可以被人们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加以利用,从而带来收益,创造财富.同时,文化资源往往包括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其中,自然资源通常作为文化生产的前提条件,如: 用以雕塑、篆刻的石材; 旅游景点的自然景观、天然环境等.对许多文化生产和文化经营活动来说,离开了自然资源,其生产就会成为无米之炊; 而社会资源是文化资源的主体部分,文化内容的生产主要源于对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主要包括:

  文化教育、科学知识、风俗传统、宗教信仰、民间文艺、礼仪宗法、神话传说等,其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在文化生产活动中即使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少不了人才、技术、知识、创意、信息、管理、科学、智力等社会要素的参与,因此文化资源中社会资源往往具有更大的价值,其重要性远在自然资源之上.

  这里,让我们来给文化资源下一个简明的定义,即: 文化资源是人们文化活动( 包括文化产品生产、文艺创作、文化经营活动等) 中可资利用的,能增进收益并促进文化生产力,带动文化经济发展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有文化价值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由于文化资源的最终目标是要转化为经济收益,因此,文化资源必须向文化资本转变,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源在经济生产领域的活化.这一活化的实质是利用文化资本运动和增殖的属性,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文化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向现实经济价值转化.这种转化既有其自身的主观意向性,又有其客观现实性.一方面,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不同于动物界的盲目生存活动.在对文化资源的占有方面,其意向性就表现在:

  人们为了使其所占有的文化资源产生价值增殖,取得利润,就必须将这些文化资源置于社会交换场域中,使其在市场运作中转变为文化资本,进而转换成现实的经济资本,实现对资本的有效占有.处于这种对经济资本有效占有的欲望,资源才越来越频繁的向资本转化,即: 加快了文化资源-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的转化过程,也就是文化资源的活化过程.另一方面,市场分工和交换的普遍化为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机制.如果"没有分工和交换的普遍化,凝结在文化产品中的劳动价值,仅仅具有具体性,未经交换呈现不出社会性,不能成为社会性的劳动,它的价值就显现不出来.因此,文化资源只有在社会交换的活动中,或者经过了社会交换的过滤,呈现出可见的劳动价值,才能成为文化资本.

  否则,文化产品贮存而成仅仅是一般的文化资源.由此,可以推知,只有到了现代社会,在商品经济的市场机制下,文化资源才具有转化为文化资本的社会条件"⑧,才能实现文化资源的活化.

  文化资本作为文化资源的活化,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于: 资源本身并不是资本,在未转化为资本之前,只是具有潜在的价值而已.相对于直接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而言,它是静态的,是等待被开发的.只有当资源进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产生了效益,并获取相应的回报时才成为资本,才实现了其潜在价值的现实化.

  在这一活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被资本化了的文化资源,不但具有现实的经济价值,更能在经济价值的不断增殖中实现文化价值的增殖,而这点在市场经济的一味逐利下,是常常被忽视的.必须看到,文化资本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其经济价值是由其文化价值转化而来的,只有当在其文化价值充分实现之后才可能产生经济利润; 同时文化资本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资本,其中的文化价值不但不会在一次生产投入和资本循环中消耗殆尽,更能不断的扩大原有价值,并可以无限的反复的投入到社会再生产中; 另外,和可以量化的,并通常表现为具体生产资料的经济资本不同,文化资本是无形的、虚拟的,其产生作用常常和人的管理、创意等智力劳动紧密关联,尽管它常常客观化为文化产品,"但真正文化资本只是劳动价值,而没有结晶物质的出现".⑨因此,如果在文化生产和文化经营活动中只看到文化资本的经济价值,而无视它的这些特殊性质,就极可能在活化文化资源的时候破坏了其文化价值,破坏了这些文化活动的可持续性; 其更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不同程度的"文化沙化".

  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就必须关注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所谓"资源配置"就是一国的资源在各种用途上和在各部门、各地区及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上的合理化高效化分布.文化资源作为一种资源,也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需要通过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手段优化配置到各个文化生产部门,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这个将大量有形或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成本投入文化生产的过程就是文化资源的资本化.

  活化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资本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延型的,一种是内涵型的.前者指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以增加文化资源的数量为主来实现对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比如: 建造新的人文景观,申报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拍摄各种电影电视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人们进行外延型的文化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题材和充分的手段.然而,这种外延型的开发往往受数量和地区状况的限制,并可能浪费和虚置原有的文化资源.例如: 就旅游资源来说,一地的风景名胜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加下去; 建造新的景观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并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而当地的发展状况也许不足以支持这样的建设; 即使当地有充分条件进行新项目的建设,那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原有资源的一种浪费,没有对原有资源的价值潜力进行充分挖掘; 与此相对立的,后者指采用一些新的手段,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对各种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新的发掘,以提高对文化资源的利用深度和效益.例如,南京秦淮风光带自古以来聚集了众多才子佳人,不但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流传着许多传奇佳话,若对其进行内涵开发,可以凭借其迷人的天然景色开展旅游观光业,可以依托其生动的文化氛围建立人文休闲区,可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由于内涵的开发是以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创造新的内容为目标的,因而这种开发方法更具有积极意义; 并且这种开发是无止境的,可以无限发掘并增加原有资源的文化价值,使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运作不断地迈向高层次,拓展深广度.

  总之,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源的活化.文化资源只有进入现实社会的文化市场活动,才具有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文化资源只有投入到社会再生产之中才拥有持续的开发潜力; 文化资源只有转化为文化资本才能显现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本生成的基础、前提、来源,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运营的结果和价值体现,二者互为因果,共同推动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四、文化资本作为文化产业的驱动

  2004 年,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生产既包含物质产品的生产,也包含精神产品的生产; 而生产性劳动是两类产品生产劳动的综合.在马克思的许多着作中,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的.因此,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更由于文化产品和文化艺术活动通常是在商品市场中完成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的,并通过此过程对社会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带有一般物质形态特征,属社会生产的范畴.由此,我们看到了文化并不仅仅局限于上层建筑领域,更可以纳入经济生产领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提出并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正是在我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并逐转变行文化观念之后.⑩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绝离不开市场化的运作,必须将文化资源进行资本化升级,纳入经济生产和资本循环系统中,将产出的产品投入市场,使文化产品成为用以交换的文化商品,并最终获取经济利润,才成其为产业.因此,我们可以将文化产业定义为: "以文化资源作为资本投资,以市场需求为产品导向,以文化产品服务于社会,并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型行业.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而发展起来的."其实现方式是面向市场的产业运作; 其最终目标是向社会大众销售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 其运营过程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文化资本再转化为经济资本,经济资本在运动中实现了自身的增殖,并同时积累和增殖了文化资本,带来了经济效益并传播了文化内容.可见,文化产业是围绕文化资本展开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其实质是对文化资本的产业化经营---文化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

  第一,文化资本的客观发展促进的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社会的发展呈现出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向."人们必须重新认识文化的经济功能和经济的文化含量,应该从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相互转化的角度,审视文化产业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意义."一方面,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使文化进入市场,进入产业,文化的经济特征越来越明显,文化的商品内涵也越来越充实,文化日益成为一股经济动力,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文化经济化"; 另一方面,现代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文化内涵、信息知识、组织管理等要素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产品越来越凸显出文化意义,品牌中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各个公司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文化与人才素质的竞争.这促使原来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资本逐渐让位给文化资本,"使当代劳动力和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脑力劳动者的数量也相应地迅速增加,经济重心转移到服务、知识、信息等第三产业方面,文化产业成为朝阳产业,文化经济成为社会生产的趋势",表现为"经济文化化".在文化资本的作用下,"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相辅相陈,共同促进,并在当代大众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中得到典型体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环境与必然趋势.

  第二,文化资本的运营是文化产业存在与升级的前提.首先,文化商品的生产和其他商品的生产一样,需要投入必须的生产资料.而文化商品生产区别于一般经济商品生产之处正在于,除了物质资料、机器、劳动力、科学技术等,还必须投入相当数量的文化资本.正是这相当数量的文化资本的投入,使得文化产品拥有相当程度的文化含量,使得文化产品成其为文化产品,使得文化生产区别于一般的经济生产,使得文化产业得以正常运转; 其次,"文化资本投资就是投资者将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本作为投资要素投入到文化生产的过程中.

  这种投资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不是一种直接注入式的投资( 如经济资本投资) ,而是将文化资本融入投资者的活劳动中,进而发挥其功效,生产出新的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通过市场化运作转化为文化产业."再次,文化产业要进行升级,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就必须进一步筹集文化资本---或是将由文化资本转化而来的经济资本及其利润投入再生产; 或是实行资本化运作,通过兼并收购、实行股份制、合资合作乃至组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用于文化产业的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而所有的这些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文化资源的深度开采,离不开将文化资源源源不断的转化为文化资本,离不开对文化资源资本化力度的加大.因为,只有文化资本,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和根本动力所在.

  第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文化资本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兴起的内因.这里主要涉及到了布尔迪厄所说的第一种和第三种文化资本,即具体的被人格化的文化资本,和体制化的尤其是表现为教育资质的文化资本,同时也牵涉到布氏所说的第二种文化资本,即客观的,以对产品和实物的占有而体现的文化资本.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劳动效率被大大提高了,使得人们的休闲时间大大增加,为人们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文化消费提供了条件.当人们"不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直接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程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因生产力发展而增加的休闲时间,会被人们用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本.人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欣赏文艺作品,接受教育培训,享受文化服务,购买文化商品等.这是文化产业得以形成规模的社会必要条件之一; 另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劳动者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使人们日常消费中的恩格尔系数( Engel's Coefficient) 呈现下降趋势,自然地,人们在文化精神方面的需要就会相应上升.这时,人们在文化消费方面不仅有闲而且有钱,要求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本,无论是具体的、客观的还是体制化的.正是这种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市场的供需关系,拉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并进一步改变了社会的生产结构,形成了文化产业.

  第四,文化资本需要实现其自身价值,这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按照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文化资本有具体化的、客观化的、体制化的三种形式,它们需要将自身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并实现增殖,从而实现文化资本的积累.其中具体化的文化资本要实现并增加其自身价值,可以通过向社会提供文化服务、展现文艺才能等形式,即通过客观化将具体化的文化资本赋予他者; 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作为文化商品进行销售,带来经济利益,而这一所有权的转让也为其购买者积累了文化资本; 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可以通过不断接受教育培训而增加,这将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和各种培训产业的发展,而经由学习训练取得的资质又可以被个人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去,获得个体的发展.因此,这些文化资本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某些层面上是不谋而合的,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以经济学的眼光看,今天的文化市场就是一个客观化的文化资本进行交换的场所,其出现的内因是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有通过交换实现价值的需要,而文化产业的兴起使这些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实现了量化生产,促进了文化商品走向大众,唤醒了文化消费,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而正是这一消费的过程,实现了客观化的文化资本的价值.另外,文化资本价值的实现需要文化产业为其提供途径.在这点上,文化产业通过生产文化产品,为具体化文化资本的传承提供了中介.一些凝结在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诗歌曲艺等客体中的文化资本,由于被加工成了文化产品,成为了客观化的文化资本,使其得以凭借其物质性方面的可传承性,将客体化形式中所蕴含的象征性文化资本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文化资本正是通过文化的产业运营,并借助社会化的市场机制,实现自身价值和不断增殖的.

  第五,文化资本丰富的内涵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根据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文化资本可以是具体的人格化的,可以是客观的产品化的,可以是体制的身份化的,这启发了我们通过文化产业将具体和体制的文化资本转化为客观的文化产品,促进产业发展; 根据本文的观点,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源的活化,文化资本可以来自于一切有文化价值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利用产业的平台发挥文化的价值; 根据经济学的普遍观点,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一样同样在运动中不断实现价值增殖,文化资本不仅能转化为经济资本产生利润,更能在经济活动中增加自身价值,其本身是无限的,这使我们看到了文化资本和文化产业的无限潜力; 根据社会学的观点,文化资本是来源于个体和社会的,它随着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不断积累: 从个人的修养到集体的素质,从家庭的教育到国家的道德,从组织的信念到社会的传统,从民族的文脉到种群的历史,正是这些文化资本塑造了群体成员的文化认同感,这促使我们关注用文化产业来复兴中华文化; 根据企业管理的理论,文化资本可以体现在人才素质中,可以体现在产品内涵中,这使我们看到文化产业发展中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和打造具有长效文化价值的品牌的重大意义; 根据商品生产的理论,生产中投入的文化资本,往往呈现为商品的文化价值或一定的艺术性,可以极大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亦为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社会发展的理论,社会的发展是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的全面进步,其文化的发展可以理解为社会的文化资本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开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资本拥有如此丰富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它,拓展了我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

  总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现代产业形态,是以对文化资本的现代化运营得以实现的; 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互为前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TAG标签:


上一篇:我国上市企业破产相关问题探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现状与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