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硕博咨询:82274534

 

专本咨询:84468591

 

微信咨询:essaykey

TEL:15012858052(深圳) 

 

信箱: 82274534@qq.com 

 

请以前的客户主动联系QQ和信箱以方便继续为您服务。

 

代写毕业论文网介绍

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最新加入代写论文写手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首页 > 代写论文 > 文科论文 >

列米佐夫小说《教妹》中的梦境与神话

时间:2019-10-17

  摘    要: 在俄国白银时代文学实践中, 随着非理性思潮主义兴起, 梦境描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 神话思维亦重新回归文学艺术。白银时代作家阿·米·列米佐夫将梦境与神话这两种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 用非理性的梦境手法传达了丰富的神话思维, 构建了神话潜文本。列米佐夫在小说《教妹》中通过主人公马拉库林的四个梦境, 揭示了马拉库林从多神教的“生存的喜悦”——通过磨难和反思——成为先知形象——成为自我牺牲的基督的精神进化之路。

  关键词: 列米佐夫; 梦境; 神话潜文本; 《教妹》;

  Abstract: In the literature practice of Russian silver age, with the rise of irrationalism ideology trend, dream descrip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rtistic method, and mythological thinking has returned to the literature.The silver age writer A. M. Remizov skillfully integrates these two elements-dreams and mythology, using irrational dreams to convey rich mythological thinking, and constructs the mythological subtexts. Remizov in his novel “sisters of the cross”used the four dreams of the protagonist Marakulin to reveal the spiritual evolution path of Marakulin from polytheistic “joy of living”-through hardship and reflection-becoming the image of the prophet-becoming a self-sacrificing Christ.

  Keyword: Remizov; dreams; mythological subtexts; Sisters of the Cross;

  梦境本身原本只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经验, 一种客观的自然事件。随着19世纪末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生, 人们开始抨击和放弃理性主义, 指责其禁锢人的想象, 阻碍人的自由发展。人们转而投向非理性主义的怀抱, 认为不自觉、非逻辑、非理性的心理形式, 如直觉、梦境、潜意识等才是认知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径。非理性主义者崇尚神秘主义, 将世界进行二分———可见的现实世界和不可见的神秘世界, 而梦境恰好就是连接这两个世界的桥梁, 使这两个世界以神秘的方式相连。

  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作家深受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 他们认为“从理性出发是无法通达彼岸世界的, 科学亦无助于人的认知活动, 只有梦境、胡言乱语、错觉、疯狂等非理性因素才昭示万物之间的神秘联系, 是人通往存在、接近世界本质的重要手段”[1] (110) , 于是, 在白银时代的文学实践中, 梦境描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

  若问世纪之交俄罗斯最会写梦、解梦的作家是谁?毫无疑问, 当属“白银时代”的现实主义作家、“无梦不成书”[2]3的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列米佐夫。正如А.Г.Соколов所说的那样, “列米佐夫是俄罗斯文学中别具一格的作家, 他的作品中有异常鲜明的、富有想象力的对世界的幻想”[3]397。Н.И.Ульянов也打趣地写道, 自从梦境成为他的创作源泉之一后, 列米佐夫“开始无休止地睡觉, 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梦, 整个文学史的所有俄罗斯作家都没有做过这么多梦”[4]35。超现实的梦境是列米佐夫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这些梦境在小说中承担着各种复杂的艺术功能———“或者是未来的昭示者, 或者是隐士先知的化身, 或者是日常印象的残片, 或者是‘人精神的巨大记忆’, 或者是神话创作的源泉”[1]112。

  梦境与神话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神话是一种原始的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 神话思维是一种直觉思维, 它“以感性冲动为主体, 通过以己度物的隐喻方式进行想象的创造”[5]406。在17、18世纪, 神话思维曾被理性思维取代。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 神话思维得以复生, “特别是进入20世纪, 西方作家更是嗜好神话, 让愈来愈多的神话原型走出最远古、最幽暗的历史深渊、超越时空, 把过去的传统信仰和当代的精神迷失连结在一起, 从而赋予作品以内容的厚度感”[5]407。于是, 这些蕴含于文学最深层的神话因素构成了神话潜文本。神话潜文本是隐匿于文本之下隐喻式地表达神话思维的文本。它含而不露, 暗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世界观。只有破译这些潜文本中的神话象征符号, 才能领悟作品的深刻蕴意。

列米佐夫小说《教妹》中的梦境与神话

  俄罗斯文学拥有深厚的神话诗学底蕴, 多神教、基督教的神话、各种民间故事、传说激发了俄罗斯作家普遍的神秘主义思想和神话思维方式。列米佐夫喜欢梦境, 亦钟情于神话, 并巧妙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他熟谙古罗斯文学、民间宗教神话和各种传奇故事, 并创造性地对这些文本进行加工, 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神话”, 而梦境正是他最常用的加工方法。他认为梦境是产生神话的潜力, 作家可以通过梦境来表达世界神话的图景, 所以在列米佐夫的作品中, 梦境背后常常隐藏着含义深刻的神话潜文本。因此, 我们可以从这一角度, 结合梦境与神话这两个因素来对列米佐夫最出色的小说《教妹》进行详细分析。

  一、《教妹》主人公梦境中的神话潜文本

  《教妹》 (《Крестовыесёстры》) 是列米佐夫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是了解他的创作的关键。列米佐夫于1910年创作了《教妹》, 他的创作动机源于一种强烈的想要证明自己是作家的冲动。事情的缘由是, 1909年评论家А.А.Измайлов在文章《作家还是抄写员?》 (《Писательилисписыватель?》) 中指责列米佐夫的小说《池塘》 (《Пруд》) 抄袭, 质疑列米佐夫的作家权威。为此列米佐夫感到十分屈辱, 他决定证明自己的能力, 于是《教妹》诞生了。而恰好, 小说的故事也是以主人公马拉库林不公地被指责为窃贼而展开的。

  故事发生在彼得堡一个叫布尔科夫大院的居民小区里。小说的主人公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马拉库林是一位开票据的小官员, 他最初看起来像一个不思考的孩子, 对生活充满喜悦, 对工作也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然而, 由于同事格洛托夫的诬陷, 他丢了工作。窘迫的生活迫使他卖掉了自己的住宅, 搬进了人口密集的布尔科夫大院。自己的不幸促使马拉库林开始观察周围人们的命运:刻苦学习却因病不能参加中学毕业文凭考试的纳杰日京培训班学员薇拉·尼古拉耶芙娜·克列卡切娃, 想要成为伟大演员名扬世界却最终沦为娼妓的戏剧学校女学生薇拉·伊万诺芙娜·威霍列娃, 被丈夫霸占遗产并被遗弃的中学女教师安娜·斯杰潘诺夫娜, 被父亲诅咒“像块石头在大千世界里滚来滚去”[6]37的厨娘阿库莫芙娜……为了改变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的命运, 马拉库林寄希望于幻想———到巴黎去, 到了那里, 一切都会变好。然而, 待幻想破灭后, 马拉库林便陷入了绝境, 最终从窗台坠下而亡。

  在整个叙述过程中, 作者借助主人公的梦境来谋篇布局, 构建文本。小说中马拉库林一共做了四个梦, 每一个梦都与主人公的“外部” (现实) 经历和“内部” (精神) 经历的转折点有关。在外部事件的影响下马拉库林发生了变化, 而破译主人公梦境中的潜文本密码有助于明晰主人公的精神发展方向和整个作品的主题。

  (一) 第一梦———马拉库林与普罗米修斯

  在第一个梦中, 马拉库林梦见自己“在城外一个花园里坐在露天舞台对面一张小桌子旁”并被“面孔凶恶而又不安”[6]15的人们所包围。他想逃离这些潜在的追捕者, 但是最后袭击他的不是这些追捕者, 而是一只大鸟, 一只鹞鹰:“他钻进岩洞里, 趴在石头上。突然, 有一只大鸟落到他的脊背上, 好像一块石头, 这不是老鹰, 而是一只叼小鸡的鹞鹰, 爪子紧紧地抓着他的脊背, 牢牢地钳制着他, 就像叼小鸡一样。‘小偷, 小偷, 小偷!’鹞鹰用喙啄着。他感到非常痛, 心跳得特别厉害, 不停地哆嗦, 垂下了双手, 毫无疑问:他永远都不能站起来了, ———疼痛, 痛苦, 痛苦得要命”[6]15。

  一方面, 这个梦与马拉库林被不公地指责为窃贼的经历有关。另一方面, 在这个梦中可以看到对普罗米修斯神话的暗示。比如, 在梦中, 由于马拉库林的逃跑, 空间从城外花园转移到了“一块石头”上, 这让人联想起宙斯下令惩罚的绑在普罗米修斯1身上的那块石头。关于那只落在他脊背上的大鸟的信息, 乍一看似乎有点冗余:“……这不是老鹰, 而是一只叼小鸡的鹞鹰”———而这冗余的信息实际上是为了突出这一情节 (“鹞鹰”) 与古希腊神话情节 (“老鹰”) 的异同。而且, 和马拉库林一样, 普罗米修斯亦被定义为“小偷”———从上帝那儿盗取了火。所以, 在这个梦里, “石头”、“鹞鹰”、“小偷”是暗示普罗米修斯神话的潜文本, 它们突显了主人公马拉库林与普罗米修斯的诸多相似之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列米佐夫在这里想要强调的并不是普罗米修斯作为神话人物的地位, 而是他作为一个为民众牺牲的殉道者形象。

  在梦境中出现了一些表征成年仪式的细节:偏僻的地方, 主人公被怪物吃了 (这里的怪物指鹞鹰) 。梦醒之后, “有预见能力”的阿库莫芙娜预言马拉库林“必定要生病” (而生病在文学传统中也常常被视为成年仪式的标志) 。结果, 马拉库林真的生病了, 然而病愈以后, 他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内在的”能力:“他病愈以后走出家门来到马路上, 第一个感觉是———他如今又能看见和听见世上的一切了。他还感觉到, 他的心灵敞开了, 灵魂也活着”[6]16。由于这一次的经历, 马拉库林获得了直观地理解世界和同情人们的能力。

  (二) 第二梦———马拉库林与以西结

  接下来在布尔科夫大院里马拉库林结识了一群不幸的女性———“教妹”们 (女房东阿多妮娅·伊沃伊洛芙娜、阿库莫芙娜、薇拉·克利卡切娃、薇拉·威霍列娃、安娜·斯杰潘诺芙娜) 。马拉库林对于薇拉·威霍列娃的命运感到尤为痛苦, 他不敢相信, 他所迷恋的薇拉·威霍列娃竟然变成了一名妓女。

  马拉库林在与薇拉·威霍列娃见面后便在彼得堡徘徊, 他看到了一个消防员, “高得出奇, 戴着铜头盔高过了大门”, 因此他“惊恐地跑了起来”[6]82。当天夜里马拉库林做了第二个梦———一个预言梦, 他梦见了“坟场”, 在坟场里躺着布尔科夫大院里的所有房客, 还有不是布尔科夫大院的人, 包括整个“四方飘零的神圣的罗斯”:“这些人就这样躺在布尔科夫大院里, 像是躺在坟场里一样, 但他们并不是骸骨, 而是活人, 不是干枯的骸骨, 而是活人, 每个人都有一颗跳动着的心”[6]84。在坟场的上空响起了可怕的预言:“时机已经成熟了, 罪恶的酒杯已经斟满了, 惩罚临近了”, 然后走出了“一个消防队员, 高得出奇, 戴着铜头盔”[6]85。在迫在眉睫的死亡面前主人公感到很无助, “马拉库林觉得自己很沉重, 手脚都动弹不得, 他知道他已不久于人世了, 现在还能自由地说话”。他“鼓起了勇气”, 想“为所有的人, 为全世界向消防队员打听一下”, 可是他“没有足够的勇气”, 他仅仅问了消防队员两次关于自己的命运:

  “我会好起来吗?”

  “你得等一等, ”消防队员说。

  “会好起来吗?”马拉库林勉强鼓起勇气, 又问了一遍, 这时又听见封丹卡河畔有汽车在鸣笛。

  消防队员回答了他, 但很悲哀, 勉强说完一个词:

  “好。”[6]85

  首先, 我们可以将这个梦放在俄罗斯文学的“彼得堡神话”背景下来解释。马拉库林的名字———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与彼得堡的创建者彼得大帝的名字相吻合, 因此, 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彼得大帝的孪生人物。美国加州大学学者Г.Н.Слобин认为, 在彼得堡大街上追逐马拉库林的巨型消防员实际上是青铜骑士的变体, 在预言梦中他以死亡预言者的身份再次出现[7]。青铜骑士是彼得大帝的骑马塑像。据民间传说, 彼得堡是死亡和疯狂之城, 彼得大帝是敌基督, 上帝为了惩罚敌基督而诅咒彼得堡, 城市会因大火或洪水而覆灭。正因为如此, 青铜骑士才以消防员的形象出现。而“整个布尔科夫大院———整个彼得堡”[6]84暗示着整个布尔科夫大院的人, 整个“四处飘零的神圣的罗斯”都将面临上帝的惩罚, 难逃厄运的纠缠。

  如果再深入地剖析这个梦, 我们可以发掘出来自先知以西结旧约书的灵感。旧约中以西结看到了一个堆着枯骨的山谷平原, 这些枯骨在神力的影响下复生, 象征着被上帝拯救的以色列人 (以西结书第37章) 。而破译马拉库林第二梦中的旧约潜文本的标志就是梦中提到了“干枯的骸骨”。这是这两个文本之间的直接的形象呼应, 除此之外, 以西结书的主题思想与列米佐夫这篇小说的主题也是呼应的。

  以西结是旧约四大先知之一, 他的书是他在耶路撒冷陷落前夕被俘的条件下完成的。该书主要突显两大主题, 与以色列人民的两个历史时期有关。在耶路撒冷毁灭之前, 以西结抨击民众的罪行并预言民众的死亡, 而在耶路撒冷毁灭之后, 他安慰民众并描绘出以色列未来的图景。在这一背景下“枯骨复生”是对以色列人民重生和解放的描绘。《教妹》与以西结书之间的主题联系在于反思整个民族在其历史困难时期的命运, 并提出关于意志自由和忏悔、报应和惩罚、人类无辜的灾难、为他人的罪恶受苦的问题。

  此外, 我们还注意到, 马拉库林在自己的这个梦中没有为所有人的命运打听, 而只是问了自己的命运。通常研究者们将这一事实解释为主人公个性不够成熟、没有完全超越利己主义的一种体现。马拉库林在上一阶段克服了“幼稚的” (“多神教的”) 世界观, 获得了“看、听和感觉”的能力, 以及思考和同情的能力, 到了这一个阶段, 他询问了自己的命运, 获得了个性, 即上升到了其精神发展的新水平。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 可以合理地假设, 主人公精神人格形成的下一阶段应该与基督教的价值观和思想有关, 最后直到他达到能够询问整个人类命运的“先知”地位。

  (三) 第三梦———马拉库林与施洗约翰

  在第三个梦中, 马拉库林梦见他青年时期的朋友普洛特尼科夫把他的头割了下来。这里可以发现主人公即将死亡的预示, 更何况在做这个梦之前还出现了一个不祥的预兆———他的十字架丢了。而斩首的主题恰好与施洗约翰被斩首的情节相对应。施洗约翰是最后一位先知, 弥赛亚到来的预言者, 是耶稣基督的先行者。他因为希律的一句誓言而被斩首, 是第一个为主殉道者。在马拉库林前面两个梦境的神话诗学潜文本的铺垫下, 主人公与先知施洗约翰之间的对应被视为主人公更接近基督形象的一个阶段。

  (四) 第四梦———马拉库林与新基督

  在悼亡节之夜, 马拉库林做了最后一个梦。首先主人公看见一间房, 房间里“全都乱七八糟地散放着, 好像是出远门之前在收拾行装。房间里的人全都不认识———一个个疲惫不堪, 无精打采”[6]124。梦中这一部分的气氛类似于葬礼, 然后出现了一个“长着翘鼻子和龇着牙的裸体女人”, 她给马拉库林规定了日期———“星期六”, 并补充道:“……母亲将穿白衣”[6]124。

  如果马拉库林的第一梦与第三梦平行, 即在梦中主人公都是唯一的人物角色, “解码”与他的个人命运有关, 那么第四梦则与第二梦平行, 梦中出现了布尔科夫大院的所有房客, 而且谈论的是整个民族的命运:

  “她说了些什么?———人们问马拉库林。

  马拉库林好像只站在窗户上, 就像卡巴科夫长老用祈祷呼唤上天的声音那样站在民众面前。

  “我们中间有一个人得死!”马拉库林说。

  ……

  “不是我吧, 主啊?不是我吧, 主啊?”整个布尔科夫大院里的人都异常痛苦地小声说[6]125。

  这个场景可以被视为“最后的晚餐”的影射。2在梦里, 马拉库林回到家看到了哭泣的母亲, 母亲对他说:“她来了, 坐下了” (这里的“她”指死神) 。“他双腿跪下, 俯下身去, 好像是把头伸到斧头下面, 绝望而又死亡一般的痛苦……”[6]126。这个梦更进一步地预示了马拉库林的死亡, 并且指明了确切的日期———星期六, 而这一天马上就要到来了———“是星期五。他的死期是星期六, 还剩下一天, ———他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阴郁的想法所震惊, 脸色刷的一下子变白了”[6]126。这个梦将马拉库林逼上了死亡的边缘, 他行尸走肉般地穿梭在彼得堡的街道上, 最终鬼使神差地躺到了窗台上:

  “他感觉到了, 他那失落了的从前的异乎寻常的喜悦正在临近……他只是看见了小白桦树, 顺着小白桦树走着薇拉———薇鲁什卡———薇罗奇卡, 她也跟小白桦树一样……她在树叶中间向着马车棚走去, 仿佛是在空中行走……他的心像小鸟一样飞了起来, 但变得很沉重, 拖着他, 他全都被拖了出去, 他松开了双手———松开了双手, 他跟靠垫一起从窗台上掉了下去……”[6]139。

  对《教妹》结局中主人公死亡的原因有多种解释:

  1. 自杀。

  自杀的原因也有多种解释。Г.Н.Слобин认为他是因为受到了“必定会死亡” (“一个人生到世上的时候就已经被判处死刑了”) 的意识的影响而自杀;А.С.Сваровская则认为这是马拉库林选择的一种对不公的命运的抗议方式;还有研究者认为他是为了爱情, 追随他心爱的薇罗奇卡·威霍列娃而去。

  2. 非自杀。

  “教妹 (Крестовыесёстры) ”又被译为“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姐妹”, 这一概念隐含了交换十字架的仪式。交换十字架并将十字架挂在树上, 这是圣灵降临周的习俗。而马拉库林在圣诞节前丢了十字架, 这意味着他无法在圣三一节交换十字架, 所以可以将马拉库林的死解释为是对他违反交换十字架习俗的惩罚。

  小说以宗教节日作为文本的时间标志, 具有潜文本意义。马拉库林做的最后一梦是在悼亡节前夜 (悼亡节是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四举行的民间祭祀亡者、开始春耕的节日) 。在悼亡节-圣三一节这段时期的传统仪式中包括了丧葬的习俗, 包括对非正常死亡和过早死亡的死者的纪念活动。这个梦预言了马拉库林的死期是星期六———圣三一节的前一天, 这是东斯拉夫人一年中最主要的祈祷日之一, 被称为“追荐亡人的星期六”, 而圣三一节后的一周被称为“圣灵降临周”———耶稣差遣圣灵降临。在悼亡节-圣三一节人们用绿色树枝装饰房屋。所以, 在死亡前夕, 马拉库林看到“整个布尔科夫大院都放着小白桦树, ———嫩绿色的, 嫩绿的叶子”[6]138。和缠绕的树叶形象黏在一起的是早已变成幽灵的薇拉·威霍列娃, 正在对窗边的马拉库林绽放女性的吸引力。最终事实与预言不相符, 马拉库林不是死于星期六, 而是在午夜之后, 即死于星期天———圣三一节。如此一来, 说明主人公的死亡对应的神话潜文本并不是悼念非正常死亡和过早死亡的死者的星期六, 而是纪念颂赞上帝三位一体的奥秘的圣三一主节。

  从这个角度来看, 马拉库林的死亡是一种自我救赎、自我牺牲。他成为了列米佐夫笔下基督在人间的化身, 而在马拉库林的形象和命运中也有与圣徒和基督相似的特征。在叙述开头提到了马拉库林的年龄, “年方三十, 或者三十挂零”[6]1, 这与基督的年龄大致相同。主人公一开始就具有“毫无任何原因, 突然间体验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喜悦”[6]3的特征———这是遵守教规者所固有的特征。看着他的笑容, 人们会产生一个想法, 觉得他“随时都准备进入装着疯狂野兽的铁笼里去, 眼睛都不眨一眨, 不假思索地伸出手来, 想要摩挲疯狂的野兽身上竖起的毛, 而野兽却不会咬他”[6]4, 这恰好也是记述圣徒生平文学中的主人公所固有特征。通过一路的经历和磨难, 马拉库林获得了同情的能力。与其他所有“被判处了死刑”的人不同, 马拉库林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日期, 而情节发展的逻辑和上下文表明, 这将是自我牺牲的死亡。甚至在梦中, 主人公听到了“莫斯科塔甘卡的复活教堂里响着晚祷的钟声”[6]125, 暗示了复活的主题。在这一背景下马拉库林可以被视为“新”基督的形象。

  由此可知, 在该小说的框架内, 作者通过梦境的暗示性意蕴指出了主人公马拉库林的精神路径方向, 这些梦境捕捉了他人格形成的主要阶段。马拉库林的进化之路可以被解释为从多神教的“生存的喜悦”———通过磨难和反思———成为先知形象———成为自我牺牲的基督的道路。

  二、结语

  综上所述, 列米佐夫将梦境与神话潜文本结合起来, 用非理性的梦境手法传达了丰富的神话思维。列米佐夫通过描写主人公马拉库林的四个梦境来构建文本, 每一个梦境都有对应的神话潜文本———从第一个梦中的普罗米修斯, 第二个梦中的以西结, 第三个梦中的施洗约翰, 到第四个梦中的新基督, 列米佐夫展示了主人公从多神教世界观 (独特的“孩童”) 向基督教思想 (“成年仪式”) 的演变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宜兰.索洛古勃象征主义小说中假定性形式的诗学特征[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110-112.
  [2] Сергеев О.В.Поэтика сновидений впрозе русских симв олистов.Валерий Брюсов и Федор Сологуб.Дис.докт.филол.Наук.[М].2002:3.
  [3] Соколов А.Г.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конца XIX-начала XX века[М].Москва, 2000:397.
  [4] Ульянов Н.И.Свиток[M].Нью Хэвен, 1972:35.
  [5] 任媛.朦胧诗意下的厚重内蕴---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神话思维解析[C]//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温故知新集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建院五十周年纪念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406-412.
  [6]阿·列米佐夫.教妹[M].刁绍华, 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7] Слобин Г.Н.Проза Ремизова 1900-1921[M].СПб.:Академ.проект, 1997.

  注释

  1 普罗米修斯窃走天火偷偷带给人类, 宙斯为了惩戒他这种肆无忌惮的违抗行为, 令其他山神将普罗米修斯用锁链缚在高加索山脉的一块岩石上, 并派一只饥饿的恶鹰天天来啄食他的肝脏。
  2 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跟十二个门徒坐在一起, 他忧郁地对十二个门徒说:“我实话告诉你们, 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众门徒都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 纷纷询问耶稣:“主啊, 是我吗?”

 

TAG标签: 列米佐夫  梦境  


上一篇:《喧哗与骚动》小说中每个人的命运探析
下一篇:《甜牙》多样叙事时空中的自由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