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硕博咨询:82274534

 

专本咨询:84468591

 

微信咨询:essaykey

TEL:15012858052(深圳) 

 

信箱: 82274534@qq.com 

 

请以前的客户主动联系QQ和信箱以方便继续为您服务。

 

代写毕业论文网介绍

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最新加入代写论文写手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首页 > 代写论文 > 艺术论文 >

影视视角下红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

时间:2019-09-27

  摘要:影视是最普遍的文化传播载体之一。近年来, 伴随着红色文化相关影视作品的增加, 红色文化越来越走进大众的视野。从影视视角进一步理解红色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 促进主流文化的宣传;梳理影视视角下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了解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对影视视角下红色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 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红色文化; 影视; 文化自信;

  On Construction of Red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ANG Jingyan

  School of Marx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Film and television is the most popular carrier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recent years, accompanied by the prosperity of red culture related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red culture has progressively entered the public′s visio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and television, makes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d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engthen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promotes the propaganda of mainstream culture; the paper clarifies the basic status quo of red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and television, recognizes the forms of dissemination and content of the red culture, carries out researches on the effective ways of red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and television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d culture.

  Keyword:

  red culture;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al confidence;

  一、影视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建设的 现实意义

  (一) 坚定文化自信,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 受多元化思潮和东西方价值观碰撞的影响, 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显现。历史虚无主义扭曲的是对国家历史的认识, 毁灭的是对民族文化的敬仰和自信。近年来, 在新媒体上出现了各种歪曲党史、国史的言论和广泛散布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 以致出现质疑革命先辈的牺牲、歪曲红色革命精神的现象, 如, 有人在微博上散布邱少云、黄继光以及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事迹是虚构的言论, 以此来抹黑革命英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和社会的血脉, 是一个民族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源泉, 是子孙后代自豪自强的信心源泉”[1].因此, 加强红色文化建设迫在眉睫。影视作为重要的传播载体可以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影视方面进行红色革命历史的正确解说, 以及对红色革命英雄的正面宣传有利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

  (二) 传承红色文化, 反对文化“去主流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域气象一新, 涌现出以电影《血战湘江》《百团大战》《开罗宣言》和电视剧《海棠依旧》《换了人间》《热血军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品, 红色革命文艺展现出更加辉煌的前景。与此同时, 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双向互动性的特点, 导致一些“去主流化”的文艺作品在新媒体上广泛传播。文化的“去主流化”会使人民群众对主流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抵触或者是不信任感, 进而影响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坚持, 使人民群众丧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2].影视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宣传阵地, 加强对红色文化影视作品的创新和制作, 有利于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 促进主流文化的宣传。

  (三) 推动红色文化大众化, 宣扬爱国主义 精神

  “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紧紧抓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 努力推出更多弘扬中国梦主题、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优秀的红色文化作品应该具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特点, 应真实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 成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影视创作要热爱人民, 人民才会真心喜爱其作品。

  我国影视产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和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影视市场的迅速发展, 许多影视作品在创作理念中增加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元素, 从而推动红色文化进一步走进人民群众。“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都在影视作品的宣传下为人民群众所熟知, 优秀的影视作品有利于促进红色精神的传播。同时, 红色文化影视作品只有走进群众, 创作出丰富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 才能进一步彰显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能推动红色文化大众化的建设, 而且可以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二、影视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建设的 基本现状

  (一) 影视多角度、多维度推动红色文化 建设

  影视是在科技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重要传播载体, 包含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动画等丰富的内容[4].随着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 影视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红色文化的建设越来越依托于影视的发展, 影视也推动着红色文化不断通俗化、大众化, 更加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

  影视分别从电影、电视剧、动画等多个维度, 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了红色文化的宣传和红色精神的传播。针对青少年, 优秀的动漫制作团队将红色革命历史融入生动活泼的动画故事中, 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法使更多青少年了解红色革命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针对中青年群体, 近年来许多优秀的革命题材电影运用了3D技术和音响环绕设置, 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为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及英勇献身精神;针对中老年群体, 电视台通过采访大量历史人物和挖掘历史资料, 制作尽量还原历史原貌的纪录片, 带领老一辈人回到自己的年轻时代去重温那些感人的瞬间。影视的多样性使其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 从多个维度去推动红色文化建设, 传播红色文化精神。随着新兴媒体的产生, 影视作品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进一步探索从新的角度去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如, 北京电视台制作了新颖的电视节目《档案》, 极具个性化的主持人, 运用丰富的影像资料、图片、书信以及器物等还原历史, 讲述历史故事, 烘托现场气氛。其中, 精彩的红色故事有《抗日烽火中那条看不见的交通线》《伟大的抗美援朝》和《人在阵地在--高地雄魂杨根思》等。这些故事通过探寻、解读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缘由脉络, 告诉人们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和传奇背后的真实故事。影视节目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 而是尝试从新的角度去探寻红色革命历史人物和故事, 多种节目百花齐放, 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使红色文化逐渐渗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 影视记录探寻红色革命历史

  “史家目的, 在使现代之生活与过去未来之生活息息相关, 而因此增加生活之兴味睹遗产之丰厚, 则欢喜而自壮;念先民辛勤未竟之业, 则矍然思所以继志述事而不敢自暇逸;观其失败之迹与夫恶果之递嬗, 则知耻知勇, 察吾遗传性之缺憾而思所以匡矫之也”[5]6.对红色革命历史的记录和探寻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无数的革命先烈和伟人在艰难困苦的社会环境和外忧内患的时代背景下仍然怀着满腔的热血,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而奋不顾身, 进而感知现在的和平社会、小康生活的来之不易, 人们会自觉地传承红色革命历史中优秀的红色精神, 进而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影视擅长运用胶片和影像来记录岁月中平凡或伟大的故事。在纪录片《光辉历程》中, 以“高平大事记”文字资料为线索, 通过群众演员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 梳理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重要的事件, 影片娓娓道来岁月流逝中那些闪烁的光芒, 让人们更加清晰而全面地了解那些光辉的故事。纪录片的真实性使人们对红色革命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胶片的传递使红色革命历史更加生动、富有情节性, 吸引了各个阶层的人们来关注革命历史。建国系列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建军大业》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人们在电影的炮火声中不仅走近那段历史, 更为影片中历史人物身上伟大的精神所感动。影视作品为人们讲述了最令人动容的红色历史。

  (三) 影视继承发扬红色革命文艺

  红色革命文艺在革命年代因符合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真实状况, 逐渐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发起的、以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为特色的思想文化运动--新启蒙运动中,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文化通俗化”“大众化”“到民间去”的口号, 这些口号在抗战爆发后一直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工作者所继承与发扬。在这种“走向民众”的文化通俗化的运动中, 中国共产党的文艺工作者将革命精神融入舞蹈、歌曲和红色刊物中, 使红色文化在民众中进行了传播与发展[6]75.

  红色革命文艺中许多优秀的作品如《红色娘子军》《铁道游击队》等都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现在的影视产业继承了这些优秀的红色革命文艺并将其进一步发展, 不仅学习其优秀作品的制作手法, 而且继承了革命文艺创作的精神, 不断将红色文化通俗化、大众化。影视作品只有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 走进人民群众才能制作出接地气的优秀作品。当下的热播网络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中, 用种花家的兔子、鹰酱、毛熊等可爱的动物隐喻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 并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串联历史。动画中分别介绍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 在寓教于乐中缓缓展开红色历史画卷。制作优良的动画作品适应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 为他们量身打造了一个表面上是童话世界, 实际上隐喻了历史的故事。在令人眼前一亮的卡通人物和趣味横生的对话中, 儿童和青少年都接受了红色文化教育。这就是对红色革命文艺最好的继承和发扬。

  (四) 影视改编创新红色革命经典

  红色革命经典是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认真探索时代背景, 走进现实生活、符合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的优秀文艺作品。红色革命经典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年代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宣传作用, 将红色文化传递给人民群众, 将红色革命精神的种子洒遍城乡,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 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 影视工作者应顺应时代的变化对红色革命经典进行不断的改编和创新, 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从而更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宣传建设。如, 红色经典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精彩情节, 一开始就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经过文艺工作者的精心打磨和修改, 改编成京剧曲目《智取威虎山》, 成为一代人永恒的记忆。为顺应时代的变化, 影视工作者另辟蹊径, 运用先进的技术将其制作为一部优良的3D谍战动作电影, 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赋予这个故事更具娱乐性的对话和动作场面, 再加上电影的快速剪辑, 步步惊心的故事情节让人看得痛快淋漓, 在获得票房大卖的同时, 也是对红色革命经典成功的改编和创新。对红色革命经典的改编和创新不仅使中老年群体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而且通过新颖的形式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兴趣,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红色革命历史, 并主动了解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精神。

  (五) 影视塑造丰富红色革命人物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红色革命人物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中伟大的创造者。红色革命人物身上的伟大抗争精神, 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影视特别是电影和电视剧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革命英雄, 他们身上闪烁的伟大品质为革命的胜利和民族的未来带来无限希望。近年推出的一些电视节目带领人们走进那个特殊的年代, 以真实的视角去追寻革命先烈所处的艰难环境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如, 黑龙江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推出的电视节目《见字如面》, 以推出近百封最切近中国历史节点的信件为形式, 交代书信背景、信件内容, 给观众展示信件内外的精彩故事。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虽然一生颠沛流离, 但是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人们多从萧红的文学作品中去了解她, 或是好奇她丰富的感情经历。但是在《见字如面》这档节目中, 人们通过演员归亚蕾饱含深情地朗诵萧红的信件--《有你们, 中国是不会亡的》, 感受到这位女作家身上不屈的革命意志, 以及她在穷困中仍坚定自己的信仰、勇敢面对生活的顽强斗志。节目中袒露的正是传承至今的中国人的精神脉络。将这些纸上的声音、书信里的故事汇集起来, 就是电视人的文化情怀。优秀的影视制作和传播实践让大众看到世界是宽广而多元的, 好的传播内容可以满足受众永不餍足的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认知愿望。

  三、影视视角下的红色文化建设的 有效路径

  (一) 影视创作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延续红色文化记忆

  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 饮其流者怀其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沉淀积累的宝贵财富, 而红色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所创造的优秀文化,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联系, 优秀的红色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红色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 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勤劳刻苦、坚强不屈的美好品德就是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创作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仅能以此为精神纽带团结更多的中华儿女, 而且可以进一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将其融入红色文化作品中, 延续红色文化记忆。如, 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就采取“和诗以歌”的形式, 用流行音乐唱出那些经典的诗词, 其中, 《沁园春·长沙》的演唱, 其朗朗上口的韵律和美妙的旋律唱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这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而且延展了红色记忆, 唱出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强音。影视作品视觉和听觉冲击带来的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更易于将中华文化与那些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融合在一起, 促进红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二) 影视创作应塑造经典立体革命人物, 宣传红色文化正能量

  革命英雄是时代的楷模, 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的榜样。正是因为他们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 才有今天的和平安宁;正是因为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才能激励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红色革命人物不应隐没在历史的尘嚣中, 更不应被肆意地践踏和诋毁。影视创作者应自觉去寻找那些闪亮的红星, 不论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 如, 坚贞不屈的杨靖宇、英勇无畏的马本斋;抑或是笔耕不辍唤醒民众思想的文化工作者, 如, 嫉恶如仇的鲁迅、拍案而起的闻一多;又或是默默无闻为革命工作的后勤人员, 如, 辛勤工作的炊事员、任劳任怨的军需人员等。这些闪闪发光的革命人物都是影视创作的最佳素材。影视工作者可以从一封信、一首歌中去寻找背后的感人故事, 由此来展现全面立体的革命人物, 展现出他们有血有肉、有真实情感的一面, 而不是一味塑造“高大全”的完美人物, 这样的人物和故事才能真正震撼人们的心灵。

  (三) 影视创作要贴近大众生活, 使红色 文化大众化

  “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一旦离开人民, 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7]316.影视创作作为文艺创造的一部分, 同样离不开人民。

  红色文化的影视创作要从人民大众生活中取材, 贴合人民大众生活进行合理的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影视工作者结合人民大众的现实需要, 创造出大量优秀的红色文化影视, 如:电影《闪闪的红星》《地道战》《上甘岭》《小兵张嘎》《神秘的伴侣》等。这些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影视作品将红色文化送进千家万户, 从而不断推动红色文化大众化。现在, 由于一些制作团队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 不愿真正走进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真实需要, 出现了许多“空中楼阁”式的红色文化影视作品。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抗战雷剧, 出现大量不符合史实的剧情以及众多雷人的桥段, “包子雷”“子弹拐弯”等情节让人们感到荒唐。与之相反, 人们所喜欢的红色文化影视作品如电视剧《红色》《战长沙》《我的团长我的团》等都以小人物为视角, 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描绘那段令人难忘的红色岁月, 这些作品都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因而, 影视工作者只有真正贴合人民大众生活, 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 为人民抒写, 才会创作出优秀的红色文化影视作品。

  (四) 影视创作应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 传播 红色文化精神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8]163红色文化精神中不畏强敌、团结守纪、万众一心等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建设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

  影视创作应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 不应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现在有些红色影视作品尤其是电视剧, 为了提高收视率, 剧中出现了许多以暴制暴、大尺度的色情情节。如, 在某抗日电视剧中“手撕鬼子”的血腥镜头, 以及某抗日“神剧”中“裤裆藏雷”的大尺度情节等, 这些严重不符合历史实情的夸张情节, 歪曲了红色历史、贬低了红色革命英雄, 使许多青少年误以为真, 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真正优秀的影视作品应以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以及所包含的令人钦佩的精神来吸引人们观看。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有千千万万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人物, 红色革命精神是每个年代的人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照亮前方的精神灯塔, 影视工作者要时刻谨记传承红色精神, 在影视作品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 影视创新应运用多种表现形式, 强化 红色文化辐射力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红色文化要努力实现创新性的发展, 使其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十三五”规划中提到, 在现有电影、电视剧、少儿广播电视节目、动画片、纪录片、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节目创新创优、公益广告等创作生产引导专项资金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对弘扬中国梦主题,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广播影视作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力度。

  在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 影视创新运用多种表现形式, 比如, 拍摄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微电影、微视频等短而精的视频吸引人们的关注。精彩的微电影、微视频因其可多次、快速传播的特点, 不仅能在广场屏幕、公交广告牌等公共场合播放, 而且可以在网络平台和新兴媒体上进行传播, 从而达到宣传红色文化的目的, 使越来越多的人自觉传播弘扬红色文化。例如, 人民日报的微博就推出热血MV--《献给新时代的“梦之队”》, 视频中, 中国近现代以来令人震撼的故事和令人感动的人物, 配上感人肺腑的音乐, 短短3分钟的微视频让人们感受到有一种力量无人能抵挡, 有一种理想照亮了迷茫。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电影、电视剧、动画、电视节目的红色文化作品只有在坚定其核心精神的基础上, 注重提高各种技术的运用, 创新模式,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才能强化红色文化的辐射力, 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影视创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 不断推动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 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 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传播到千家万户, 使红色的种子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生根发芽。把红色文化建设好, 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润为。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J].红旗文稿, 2017 (12) :4-7.
  [2] 刘焕明, 殷林逸。在革命文化的辨证发展中树立文化自信[J].贵州社会科学, 2017 (9) :28-32.
  [3] 林蓉。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6) :30-32.
  [4] 漆振羽。文化传播影响下的影视产业发展前瞻[J].电影文学, 2013 (10) :14-15.
  [5]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M].北京:民生与建设出版社, 2015.
  [6] 郑师渠。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史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

 

TAG标签: 影视  红色文化  文化自信  


上一篇:关于音乐教育审美方面的教育研究
下一篇:影视制作企业内部控制工的不足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