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硕博咨询:82274534

 

专本咨询:84468591

 

微信咨询:essaykey

TEL:15012858052(深圳) 

 

信箱: 82274534@qq.com 

 

请以前的客户主动联系QQ和信箱以方便继续为您服务。

 

代写毕业论文网介绍

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最新加入代写论文写手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首页 > 代写论文 > 艺术论文 >

探索古典诗词中结尾“余味无穷”的美学特征

时间:2019-09-27

  摘要:古典诗词中结尾的好坏关系到全篇的成败, 古典诗词的结尾模式林林总总, 笔者认为“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极具中国美学特征, 是最好的结尾模式之一。本文重点结合四首经典古诗词来探讨“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 并阐释这种结尾模式的美学启示, 以期达到探索、分享的目的。

  关键词:古典诗词; “余味无穷”之结尾模式; 美学启示;

  宋代郭知达在《九家集注杜诗》引赵彦材的话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 宋代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说:“一篇全在尾句”, 南宋著名词人张炎在《词源》中也强调作词要“思其头如何起, 尾如何结”, 可见, 结尾是古典诗词非常重要的最后一环, 是“压轴戏”, 因此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 因为结尾的好坏关系到全篇的成败, 正如俗话所说“编筐编篓, 重在收口”, 好的结尾或是有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 或是有云卷云舒的深沉宁静, 或是有蓦然回首的顿悟冲击, 让人在击节赞叹之余, 又回味无穷。

  其中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极具画面感, 诗情画意、浑融完整, 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和含蓄蕴藉的艺术美感, 而且与中国艺术创作中常用的“留白”手法有很多相通之处, 是最好的结尾模式之一。

  一、古典诗词“余味无穷”结尾模式相关文论综述

  宋朝学者沈义府在《乐府指迷·结句》说:“第一要起得好, 最要紧是末句, 结句须要放开, 含有余不尽之意, 以景结情最好。” (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通过梳理归纳几首经典的古典诗词, 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 “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功不可没。以下为对古典诗词“余味无穷”结尾模式的相关文论综述。

  (一) 一篇全在尾句, 如截奔马。词意俱尽, 如临水送将归是已。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历代诗话》下册,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二) 对句好可得, 结句好难得, 发句好尤难得。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 《沧浪诗话校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三) 结句须要放开, 含有余不尽之意, 以景结情最好。如清真之“断肠院落, 一“风絮”, 又“掩重关, 遍城钟鼓”之类是也。或以情结尾, 亦好。往往轻而露, 如清真之“天使教人, 霎时厮见何妨”, 又云“梦魂凝想鸳侣”之类, 便无意思, 亦是词家病, 却不可学也。结句或就题结, 或开一步, 或缴前联之意, 或用事, 必放一句作散场, 如剡溪之棹, 自去自回, 言有尽而意无穷。 (元杨载《诗法家数》, 《历代话诗》下册,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四) 大抵诗之作法有八:曰起句要高远;曰结句要不著迹。 (元杨载《诗法家数》, 《历代诗话》下册,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五) 凡起句当如爆竹, 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六) 收句非绕回即宕开, 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尽。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综上所述, 中国古典诗词中“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的相关文论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而且对于“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的说辞或叫法也是众说纷纭, 精彩纷呈:范晔称之为“事外远致”;刘勰称之为“义生文外”;钟嵘称之为“文已尽而意有余”;刘禹锡称之为“境生于象外”;司空图称之为“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长于思与境偕, 乃诗家之所尚者”;苏轼称之为“妙在笔墨之外”;郭熙称之为“景外意”、“意外妙”等等不一而足。

  虽然说法不一, 但内涵殊途同归、大同小异, 万变不离其宗, 都可归纳为“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 这是名正言顺, 顺理成章的。

  二、古典诗词“余味无穷”结尾模式例文赏析

  (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尾模式例文赏析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之所以有“以孤篇压全唐”之誉, 并被王闿运称为“孤篇横绝, 竟为大家”, 其“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功不可没:结句“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摇情”将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月光之情, 游子之情和诗人之情交织在一起, 洒落在江树上, 也洒落在心上, 情韵袅袅, 摇曳生姿, 令人心醉神迷, 形成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 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 吸引着我们去探寻美的真谛。

  (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模式例文赏析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人所写的雪景, 既从大处落笔, 又从细处着墨, 为“送别”作了很好地衬托和铺垫, 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作者送朋友一直送到轮台的东门, 前方却大雪封山,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峰回路转, 遥望朋友远去的身影和“雪上空留”的一行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 是留恋?亦或是愁苦?……有悠悠不尽之情, 可谓“词尽而意不尽, 余味绵绵, 使人低回不已”。

  (三) 白居易《琵琶行》结尾模式例文赏析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清人方扶南把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 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是切中肯綮, 名副其实的评价, 而这四句正是“摹写声音至文”段落的结尾部分:音乐才到高潮, 即收拨一画, 戛然而止。一曲虽终, 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 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 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真正的余音袅袅, 回味无穷。

  (四)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结尾模式例文赏析

  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 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 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 主要写古代的历史事实, 特别是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 又回到写景上来。“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 最耐人寻味。以景语作结, 是词家惯用的技巧。因为以景语作结, 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

  这四首古典诗词皆采用了“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 文约而意丰, 辞婉而理骋, 而境界全出。细细品读, 我们可以感受到其结尾形式的规律和妙处。

  三、古典诗词“余味无穷”结尾模式的美学启示

  (一) 古典诗词中“余味无穷”之结尾模式一般都具有画面感, 诗情画意, 情景理浑融完整。

  诗文也好, 绘画也好, 书法也好, 古代优秀的理论家作家都要求作品具有尽可能深广的意境, 否则, 作品就缺乏深度, 读者也不会满足, 觉得不耐咀嚼, 没有滋味。古典诗词中“余味无穷”之结尾模式一般都具有画面感, 耐人寻味。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雪”为线索, 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末四句“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渐入徐缓, 全诗音情配合极佳, 当得“有声画”的美誉。

  又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结尾四句“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富有诗情画意, 情景理浑融完整, 这些美感对现代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诗歌的“三美” (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 被其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可以说, 从“穷形尽相”到“拟容取心”, 在艺术表现上是一种进步, 在理论上也是一个发展。因此, 判断一首诗的好坏, 标准之一, 是看它的篇终是否接近哲学境界, 即有韵外之致, 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作家赵鑫珊说过:“诗的最高境界是哲学, 哲学的极玄之域是诗”, “哲学的蒸发, 必定是诗;诗的凝固, 必定是哲学”, 这些美学主张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到了完美的诠释和彰显。

  (二) 古典诗词中“余味无穷”之结尾模式一般都具有以景结情的匠心、构思含蓄蕴藉的艺术美感和余味无穷的高妙意境

  受《诗经》的比兴传统影响, 古典诗词尤其是送别类诗词大多运用“曰景曰情, 情景交融”的手法来结尾, 以达到含蓄蕴藉的艺术美感和余味无穷的高妙意境。而且送别类诗词还形成了伫立眺望的模式和许多共同的送别意象, 常见的送别意象有“长亭、古道、南浦、芳草、杨柳, 明月、夕阳、美酒”等等。以唐代送别诗结尾为例, 如崔颢的《黄鹤楼》这样结尾“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引人遐想, 余味无穷;还有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令人黯然销魂, 愁肠百结;又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赋予眼前的客观事物, 既生动形象又寓意深刻, 而意境和境界顿生, 跃然纸上, 这两句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从这种境界中, 既能得到美的享受, 又可引起丰富的联想, 可谓“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在艺术角度上与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留白” (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 主要分词语留白、艺术留白、哲学留白、应用留白等) 手法有很多想通之处, 比如都强调在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 留有想像的空间, 予人以想象的余地, 以达到“此处无物胜有物”、“此时无声胜有声”、“不着一字, 而形神俱备”的境界, 极具中国美学特征。

  元代杨载载《诗法家数》重曾归纳过送别诗的作法:“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 或叙别, 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 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公, 或嘱托, 或期望。”但文无定法, 贵在得法。综上所述, “余味无穷”的结尾模式无疑是一种精妙的结尾模式, 对诗词全篇的收束以及情境表达至关重要, 使全篇文质兼美, 又内涵隽永, 情、景、理完美融合, 使人印象深刻, 值得反复吟哦, 推敲咀嚼, 起到“言已尽, 意无穷”的效果, 升华为“尺水兴波, 余音绕梁, 令人回味”的高妙艺术美学境界。

  参考文献
  [1]周圣伟.中国古典诗文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2]霍松林.唐诗鉴赏举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3]许智银.唐代送别诗结尾模式综论[J].中州学刊, 2007 (7) .
  [4]李才宝.论古典诗词结尾法[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4) .

 

TAG标签: 古典诗词  余味无穷  美学启  


上一篇:农村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学资源的利用
下一篇:分析毛泽东体育思想健身观的美学意义及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