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与质量提升措施
时间:2019-09-27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社会的多方关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活动十分活跃的阶段,新一代 90、00 后的大学生们在展现其个性化精神风貌的同时,使得其面对来自于学业、经济和情感等诸多压力无所适从,这些问题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就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并对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 4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378 份,回收率为94. 5% .通过对此次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心理状况
调查显示,有 56. 6%的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并知道心理健康的概念,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意去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有一部分学生关于心理健康完全不了解。面对花花世界的各种诱惑,多少人迷失在时代的洪潮中,48. 6%的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还有一大部分学生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面对的困惑和压力具有的差异性,58. 7%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一般。当心情不好或者遇到烦心事,有 47. 5%学生会寻求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解决,只有6. 8% 的大学生会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还有一部分比较内向的学生放在心里压抑、吃东西或者一个人哭,这部分学生不善于向别人求助,如果心理素质不够强大就容易出现思想偏差,会导致严重后果。
在别人面对面批评的时候,13. 6% 的学生表示不适应,无法接受,说明这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心理承受能力弱,不能虚心接受批评。
(二)大学生受周围环境影响产生的心理状况
对于目前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只有 19. 8% 的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有目标也比较模糊,对未来感到担忧和迷茫。对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62. 6%的学生愿意积极参加,并认为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认为没有意义,浪费时间,或者根本不想参加。
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21. 1% 的学生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示一般或者不喜欢。
58. 6% 的学生因为平时功课学习不够好,临近考试非常紧张。61. 7%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理能力一般,只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很多问题都要寻求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18. 8%的学生和寝室同学关系一般或者有矛盾,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处理一些细节问题还需要学会协调解决,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58. 6% 的学生表示父母期望过高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对他们影响较大,46. 6% 的学生表示和父母的关系一般,9. 7% 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紧张,这样一部分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对未来理想规划、工作前景的心理状况
由于大学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未来工作期望值差异性明显,63. 3% 的学生对未来工作的期望是与专业对口和有发展空间,26. 7% 的学生没有太多期望,先就业,走一步看一步,以后再说。婚姻恋爱问题是大学生的热议话题,在择偶的标准上,81. 1% 的大学生以人品好、善良、为人诚实、正直能干有进取心为标准,7. 8% 的大学生以长得漂亮、家庭条件优越作为择偶标准。66. 5%的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表示迷茫和不乐观,说明这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不了解社会发展方向、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反映出对未来职业工作发展方面的担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涉及到生活、学习、家庭、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归纳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活适应性问题
虽然大学生活适应性的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不同,学生性格特点、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家庭出身环境、从小学到高中接受教育的环境、学习能力等的差异,导致了大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恋爱观、家庭因素等差异性明显。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渴望友情,又对人际关系广泛、多元化角色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感到很不适应,也很不自然。
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幸福与痛苦落差太大的失落感,出现心理失衡。家庭环境不同对大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内疚、孤独、自责、自卑,烦恼等心理不适感。调查显示,25. 3% 的大学生表示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其中 87. 9% 出自对大一学生的调查。通过访谈,来自于偏远山区、落后地区或者农村学生对大学生活适应起来难度较大,时间较长,当他们离开原来的生活学习环境,面对完全崭新环境一时难以接受和消化,出现了适应上的困难,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或者抑郁等消极情绪,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预防或者疏导,则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学习因素的影响。大学与高中以前的学习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大学教师是引路人,大学生要树立主体意识,以自主学习为主,应计划好学习时间。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表现出来明显的不适应,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主动性,学习态度不端正;调试能力差,学习方法不正确。因而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惑和迷茫。学校和专业兴趣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状态很重要的方面,现实中的校园环境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悬殊使大学生失望,产生失落感。
专业兴趣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调查显示,48. 7% 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一部分大学生听取父母、亲朋好友的建议报考的专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是通过同意调剂学习的本专业,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出现学习情绪低落,对学习产生了厌学和抵触情绪,导致大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应付上课,考试前突击复习,出现心情很紧张,然后成绩不理想,最后自我否定,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感等心理问题,个别学生降级、休学,有的甚至退学,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职业生涯规划。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由于社会提供岗位有限,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使他们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应届大学生对岗位的期望值较高,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理想与现实之间形成很大的反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出现了焦虑、担忧的心理。调查显示: 86. 6% 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参加工作,其中 31. 8%的大学生期望将来的工作体面、工资待遇好,社会地位高。选择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能否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苦恼,还有一部分大学生面临择业的苦恼,选择继续深造、出国、考研或者考公务员,为了暂时避开就业困难阶段,也为了以后能顺利地就业,出现恐慌、为未来担忧,逃避、矛盾的心理特征。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不同的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是多方面而不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实现体系化,并注重实效,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落到实处,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一)大学生要加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加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树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启发大学生自我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学习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保持一种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名着、参加讲座、选修相关心理课程和浏览网站分析案例等方法和渠道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相关的内容;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文体活动、学习经验交流会、走进社区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等社会实践互动,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锻炼意志,还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缓解了心理压力,消除了疲劳,自我心理素质得到了训练,进而提高了大学生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后,如果大学生发现自己开始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征兆,例如心烦易怒、空虚无聊、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情形,不要受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要树立健康新观念,不畏惧心理问题,理性地面对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寻求心理咨询的指导,减轻心理问题带来的痛苦,把握住关键时期,顺利度过心理危机。
(二)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阶段性的预防机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机制分为三个阶段,第1期干预,学校相关部门要一起行动起来,对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广播、心理电影欣赏、心理健康宣传板、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等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并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情绪的变化及波动,做到早期发现、预防和及时干预。第二个阶段是对有征兆的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恶化。通过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筛选,对于有些大学生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征兆,例如紧张、焦虑、情绪消极、易怒等情形,针对这部分大学生要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并通知相关学院老师给予特别的关照,定期实施相关的辅导措施,对其进行实时的追踪辅导,随时关注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第三个阶段是严重心理问题的危机事件要紧急处理,以防再度恶化。由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和相关单位组成处理团队,进行相关危机干预、心理治疗、重症转介和返校复学等处理,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相关资源,针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等问题,共同帮助学生恢复情绪稳定,防止大学生再度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者失控情况。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针对性、系统化大学四年期间,大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应在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大一新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往往存在全新的环境适应的问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问题。在进行入学教育活动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调适、心理困惑、为人处世和学习心理等问题的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顺利过渡,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环境。大二、大三的大学生面临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的选择,也处在恋爱高峰期的阶段,这一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和引导,恋爱观和恋爱心理的辅导上,使大学生克服心理困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大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主要面临就业压力,需要增加就业相关的心理辅导,进行就业模拟面试的训练,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就业心理调适、面试技巧,择业心理辅导等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从容地面对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选择理想的职业,成功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 万雅静,吴东方,王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用策略[J]. 中国成人教育,2008( 44) : 76 -88.
[2] 黄希庭,郑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 2 版)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5 -46.
[3] 胡莹,商虹。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J]. 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2009( 2) : 106 -112.
[4]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45 - 251.
[5] 刘欣,高嘉。 新时期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医学教育探索,2006,5( 9) : 875 -876.
TAG标签: 心理健康 学生 状况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大学院校幸福感指数评价体系构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