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硕博咨询:82274534

 

专本咨询:84468591

 

微信咨询:essaykey

TEL:15012858052(深圳) 

 

信箱: 82274534@qq.com 

 

请以前的客户主动联系QQ和信箱以方便继续为您服务。

 

代写毕业论文网介绍

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最新加入代写论文写手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首页 > 代写论文 > 文科论文 >

运用心理学理论探究《大学》和谐观

时间:2017-06-18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软实力的根本途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代表的儒家学派,有着优良的思想传统并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是获取宝贵精神文明财富的源泉。《大学》作为儒家典籍名篇,一直为人们研究传习。学者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修养、哲学意义以及治学精神方面,运用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研究其和谐心理的文献成果至今鲜有。本文以《大学》文本为载体,对其和谐心理进行探析。

  一、《大学》的和谐心理概述

  学术界通常把“正常”“无缺陷”“强壮”“适应”“发展”等作为健康的本质,但这只是在描述一种状态和结果,只是健康表现。健康本质与健康表现是因与果的关系,导致健康表现的根本动因才是健康本质。从中国先秦医学的养生理论中可归结出健康表现的根本动因,“法于阴阳,知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1][P17](《黄帝内经·素问》),“血和则经脉流行,筋骨劲强;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1][P1196](《灵枢·本藏》)。由是看出,“和”是“形与神俱”“经脉流行”“精神专直”等健康表现的根本原因,即“和谐”是健康的本质。

  “和谐”一词源于《礼记·乐记》,“乐以和其声,其声和以柔”,形容音色协调为佳。《书经·舜典》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之和”。《尔雅》曰:“谐,和也。”《广雅》曰:“和,谐也。”即“谐”为“调和”之意。《周礼》曰:“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和谐的内涵是独立双方,是一种对立和多样性统一的关系,而且相融与协作。和谐的思想由来已久,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古代中国,医学家把调、顺作为治病的和谐手段;艺术家把均匀、对称作为表现美的和谐手法;政治家以政通人和来富国强民。至今,世界政治依然以“和谐”为理念解决冲突纠纷,中国通过社会和谐实现政治经济稳步增长。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心理的本质即和谐心理。《大学》整篇围绕“必也使无讼”的和谐思想来阐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P4],从自我身心的关系到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再到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心理观从一而终的实现。当个人都用自我和谐心理发扬道德,从内而外、从个体到他人,才能实现社会的普遍和谐。所以全篇论述从个体和谐推及社会和谐再到整体和谐,仅引入个体内部心理系统的和谐和个体外部心理系统的和谐理论来具体阐述。

  二、《大学》的和谐心理分析

  心理学和谐心理包括意识层次的和谐、心理过程的和谐、个性心理的和谐、个体与他人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体与自然的和谐6个方面,其中意识层次、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属于个体的内部心理系统,而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以及个体与自然则属于个体的外部心理系统。《大学》格的是“止于至善”的道德之物,致的是“必也使无讼”的和谐观之知,在意识层次要做到诚意,要做“正心”的心性修炼,以达到个体修身与家庭、社会、国家和自然万物关系和谐,是《大学》和谐心理的整体贯彻实施。

  (一)个体内部心理系统的和谐

  1.意识层次的和谐

  朱熹认为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意”是心里最初的念想,即意识,分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次。由于意识会压制潜意识,潜意识会逆反意识,心理疾患因此产生。只有意识与潜意识相统一,才能从根本上治疗心理疾患。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指出,心理健康是“意识和潜意识的统一”,即意识层次要处于和谐状态。

  要使意识与潜意识协调一致,就要使内心处于一种真实的状态“。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2][P19],内心要真实,“如恶恶臭,如好好色”[2][P19],否则一伪百伪。而真实念头自自然然,即意识层次协调统一,就能心安理得,很快乐,很满足,“此之为自谦”[2][P19]。所以《大学》强调诚意,使意念真实无妄。

  2.心理过程的和谐

  心理过程由认知、情感、意志和行动4个因素组成,密切联系、彼此制约。“认知与情感的矛盾会使情绪失调引发心理疾病,而认知与行动的冲突会导致认知失调和紊乱”[3][P150],健康心理是认知与行动及情感的和谐,即心理过程的和谐。认知与行动的一致性要求有什么样的认知伴随什么样的行动。所以,古代君子的德性为“知行合一”,小人行径就是“知行不一”。“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2][P19]。儒家主张人的生命身心相通,之所以“德润身,心广体胖”[2][P19],是因为“诚于中,形于外”[2][P19],君子以慎独做到知行合一。“认知能引导或引发积极的情感,情感亦能支持或激励产生合理的认知”[3][P150],两者相互促进。

  因为情绪反应会妨碍心思端正,所以“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2][P4]“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2][P4],正是说明认知与情感的密切关系。认知和情感都属于心的范围,愤怒会使人偏激,恐惧会使人胆怯,过分的喜好会使人偏离正道。不端正这些情志,思想就会恍惚不专一,就无法认知事物。“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2][P22],从而是“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2][P22],造成认知与情感的偏离或混乱。因为情感容易走向一偏之极端,好恶不能简单二分,常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人的认识也必须“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2][P24]。所以,《大学》强调要把握好情志,执一无适、聚精会神以使认知与情感处于协调。

  3.个性心理的和谐

  个性心理由个体心理特征、个性倾向以及自我意识3个要素组成。其中,个体能力、气质与性格决定个体的心理特征;个体需要、动机、兴趣与价值决定个体的个性倾向;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与看法形成个体的自我意识;个体因修养不同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所以,《大学》要求个体要以“诚其意”和“慎其独”为修养准则。独处时,不因自我的个性倾向僭越现实肆意妄为,要谨慎行事,心意同一,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完善自我,不断修炼道德,用推己及人的恕道换位思考,避免与个性不同的人发生冲突。所以,中国的文化传统一贯主张,“不同个性的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养成一种共生取向的和谐发展的独立人格,不要为了一味求同而放弃自己的个性”[4][P91]。

  (二)个体外部心理系统的和谐

  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体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了个体的外部心理系统。“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国”是指个人的行业与职责范围;“天下”是指与个人生活相关的全部领域。[5][P2]1.个体与他人的和谐。个体与他人之间协调融洽,即人际关系和谐。处于社会中的个体要与他人结成各种关系,如父子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等。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等不健康心理症状正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造成。人际关系的和谐表现在人际信任、人际容纳和人际接触等方面,个体与他人之间能相互信任即没有任何敌意和恶意的偏见,个体与他人之间也能在情感上相互接纳并欣然交往、自信自在。

  要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就要正确理解种种情感和认识偏差。“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2][P2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2][P24]。所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2][P26],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人际交往时能够推己及人,就能达到和谐。

  2.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个体与社会的和谐表现在与社会规则、社会角色以及与社会团体的相适应。当“社会规则考虑到个人利益,而个人接受和遵从社会规则时”[3][P151,两者就处于和谐状态;“当社会赋予个体的社会角色适合个体的个性倾向与能力水平,而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符合社会期望时”[3][P151,彼此之间是适应的;当团体对个体开放和接纳,个体也乐意归属团体,彼此的关系属于良性。

  个体与社会规则和谐,就能做到“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2][P26]。“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2][P26],反映出人与社会规则、制度之间的关系。彼此相适应,各得其所;彼此悖离,紧张冲突。个体与社会角色和谐表现为“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2][P28]和“宜兄宜弟”[2][P28]。“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2][P31],是说国君与民众好恶相同,才能保持和谐。做好自我的社会角色,不仅自我安适惬意,社会秩序也井然有序。

  个体与社会团体和谐要求“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2][P31]。当个体与他人奉行推己及人的恕道,人际关系就会和谐,推广到社会,社会也会和谐安定。所以,《大学》强调一种人际间的责任关系,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2][P11]。个体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使整个社会各得其所,达到和谐。

  3.个体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最终回归于自然。个体亲近自然,关怀自然,积极建设自然,参与自然保护就能做到个体与自然和谐。如果个体对自然肆意破坏以获取财富,就不能做到个体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大学》强调“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2][P35]。解决好生产者和消费者、创造者和享用者的关系,生产者多而消费者少,创造者努力而享用者不过度,就能使财货长久满足,从而保持个体与自然间的平衡关系。

  三、结语

  《大学》正是以和谐心理为轴线展开道德践履,最终达于“止于至善”的境地。从心理的层面研究其和谐心理,是对《大学》研究成果的丰富和完善。所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P4],所格的是以和谐思想为主导的道德之物,即仁、敬、孝、慈、信,从心中的念头到身心情志的把握,再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是和谐心理观以一贯之的实现,而现代社会良好运行的机制正是以社会大众的和谐心理为基础。对《大学》和谐心理的研究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但是限于资料与笔力,论证还很欠缺,在心理学理论与《大学》理论的互证性结合上仍需补充论据,使逻辑结构更加紧密合理,比如在个性心理和谐的论证上较牵强,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而且一些传统的理论含义在现代也有了不同的变化,有待学者进一步指正完善。

  参考文献:
  [1]姚春鹏.黄帝内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王国轩.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阳泽.心理健康观的审视与重建[J].西南大学学报,2010(5).
  [4]汪凤炎.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5]傅佩荣.止于至善:傅佩荣谈大学中庸[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TAG标签: 运用  《  》  


上一篇:解读《中庸》中的“大智慧”
下一篇:中国传统哲思俯瞰求真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