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硕博咨询:82274534

 

专本咨询:84468591

 

微信咨询:essaykey

TEL:15012858052(深圳) 

 

信箱: 82274534@qq.com 

 

请以前的客户主动联系QQ和信箱以方便继续为您服务。

 

代写毕业论文网介绍

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最新加入代写论文写手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首页 > 代写论文 > 文科论文 >

锡伯族文学中散文在西迁入疆后的发展概述

时间:2019-10-17

摘要:在锡伯族文学发展史上, 相对于诗歌和小说, 锡伯族散文创作没有诗歌的历史悠久, 也没有小说创作的影响大。但新疆锡伯族散文创作是锡伯族文学创作百花园里的玫瑰, 有着无尽的爱、丰富的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锡伯族作家独特的生命感悟和文化抒写, 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思索, 具有独特而持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西迁后; 锡伯族; 散文;

  在锡伯族文学发展史上, 相对于诗歌和小说, 锡伯族的散文创作没有诗歌历史悠久, 也没有小说创作的影响大。但锡伯族散文创作却真实地表现了锡伯族人特有的民族性格, 和热爱生活, 追求真、善、美的理想情怀, 表达了锡伯族作家独特的生命感悟和文化抒写, 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思索, 具有独特而持久的艺术魅力。
  
  一、西迁入疆后锡伯族散文发展概述
  
  西迁入疆后的锡伯族散文创作始于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 由于种种原因, 这时期的散文创作保存下来的不多。主要分为几类, 颂辞类的有纪念图伯特的文章多篇, 如:《献图公颂》[1]《锡伯营总管和特恒额等铭刻图公碑文》《喀尔莽阿献图公颂文》, 巴达兰的《献图公颂文》、佚名的《图公颂辞》, 等;纪实记事类的散文有敦吉纳的《敦吉纳见闻录抄本》[2] (1—3集) 和《锡伯族见闻录》等;还有何叶尔·文克津的书信体散文《辉番卡伦来信》[3], 传纪体散文《朱萨满传记》《一家三代英雄》, 等。
  这时期散文的内容主要是记述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伊犁后屯垦戍边的真实历史状况, 以及迁居新疆的锡伯族人的民情风俗等, 对于研究西迁入疆后清末至民国时期锡伯族的社会历史、锡伯人的生活状况都有着重要的文史价值。其中, 何叶尔·文克津的书信体散文《辉番卡伦来信》, 记载了当时锡伯族驻守卡伦换防执勤的情况, 以及沿途所见、所闻和所感, 用生动形象的笔墨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真实。文中还运用了一些汉文典故, 说明作者接受汉文化的修养以及当时汉锡文化的深入交流, 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关系。这些散文对于研究清代锡伯族历史和文化习俗等, 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
  20世纪以后, 从事散文创作的主要是郭基南, 姓郭尔佳氏, 锡伯语名字为富克津阿 (开拓者、创造者之意) , 他是锡伯族散文创作的承前启后者。1940年, 郭基南在《新疆日报》上发表了用汉文创作的处女作《一天的生活》, 文章表达了一个热血青年的抗日热情。1941年郭基南发表了散文《月下闲谈》, 后来又写了抨击反动派罪恶行径的小品文《夜鼠》, 等。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到70年代, 锡伯族的散文创作仍然处于相对低谷期, 发表散文作品很少。1950年, 郭基南去西安出席了第一届西北文代会, 在会上结识了柯仲平、杨朔、郑伯奇、刘肖无、铁衣甫江等著名的诗人、作家, 聆听了彭德怀的讲话, 回来后用汉文创作了散文《伟大啊!我们的祖国》, 充分抒发了他热爱祖国、热爱党的炽热感情。60年代初, 郭基南曾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农八师参观学习, 回伊后发表了《准噶尔新图》等多篇散文, 使锡伯族散文创作在缓慢中有所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新疆锡伯族的散文创作进入了发展繁荣的高潮期, 无论是创作队伍, 还是作品的数量与质量, 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代表作家有郭基南、扎鲁阿、吴文龄、高青松、佟林清、赵春生、郭元儿、何坚韧、傅查·新昌等。老作家郭基南出版的散文集有《准噶尔新图》《箭乡的子孙》《摘星人》, 等;还有高青松的散文佳作《绿色的生命》《小松树》《白色的乌孙雁》;中年作家赵春生的散文小说集《山地故事》[4];傅查·新昌的散文集《玉米使者》《我就这么活着》[5]《地皮酒》 (与周军成和黄毅三人合集) , 等。
  这时期还出现了郭美玲、富秀兰、佟志红等女性散文创作, 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观察生活, 以自我的生命体验和思想感情表现生活。代表作品有《锡伯老人》《故乡的河》《情书的魅力》《那拉提畅想曲》《我是幸福的》《察布查尔我热恋的故乡》《北京印象》《爱人城市》, 等, 她们的散文感悟独特、感情真挚、描写温婉细腻有韵味, 散文数量虽不多, 但篇篇称得精品, 是锡伯族散文创作园地里几朵艳丽的小花。
  总之, 西迁入疆的二百多年, 锡伯族的散文创作经过了一段较长的发育培养期, 从自发创作到自觉创作、由简单稚嫩到丰富成熟的发展之路, 锡伯族散文的成长和成就, 是锡伯族文学创作百花园里的玫瑰, 有着无尽的爱、丰富的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西迁入疆后锡伯族散文创作的思想意蕴
  
  散文是没有任何束缚及限制的文学表达方式, 是以审美的视角广泛自由地抒发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锡伯族散文创作是锡伯族社会生活的反映, 是锡伯民族历史发展的缩影和镜子, 映现着民族的心理特征、精神特征和文化特征, 锡伯族散文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彰显着锡伯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与精神气质。
  
  1. 永不改变的爱国情怀
  
  1764年, 锡伯族奉清朝政府之命, 保家卫国而踏上西迁之路。因而驻守边疆, 保家卫国以求边疆的稳定是锡伯族人的使命, 西迁入疆对于锡伯族产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成为积淀于每个锡伯族人内心的一种精神力量, 也内化为锡伯族作家永不改变的爱国情怀。
  在早期的纪念图伯特的《献图公颂》《锡伯营总管和特恒额等铭刻图公碑文》以及写于同治十二年的《喀尔莽阿献图公颂文》, 巴达兰的《献图公颂文》、佚名的《图公颂辞》等多篇文章中, 借隆重的祭祀图伯特纪念活动, 歌颂了图伯特的伟大功绩, 也向子孙后代宣示着艰苦创业、坚定地戍守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西迁精神, 对当时和以后都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和精神文化的传承意义。
  锡伯族西迁伊犁后, 分八个牛录定居在伊犁河南岸驻防卡伦守卫边疆, 19世纪50年代初, 锡伯营镶白旗的骁骑校何叶尔·文克津曾去辉番卡伦换防, 写下了一篇珍贵的书信体散文《辉番卡伦来信》, 作者以流畅、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沿途经过的策济、齐齐罕、萨玛尔和图尔根西四镇的情况, 并对边防卡伦的位置和住地的环境作了简单的介绍, 说明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 官兵们仍然尽心尽职, 守卫边防卡伦的决心;在《顿吉纳见闻录》里也记录和表达了同样的牺牲小我的利益, 顾全祖国统一大局、保边疆稳定的情感, 可以说这些散文表现了锡伯民族对新的故乡的热爱, 对祖国无限忠诚的强烈使命感。
  女作家富秀兰在《回望西迁节》中写道:“从出生起就肩负着保卫西北边陲的使命, 需要在一夜之间长大的我们的先辈, 一路向西, 穿过茫茫草原, 趟过滚滚河流, 踏过苍茫戈壁, 一路向西, 经过15个月的万里长征, 到达伊犁河南岸, 我们的祖先用超人的勇气和智慧创造了金灿灿的历史。”从出生起就肩负着保卫边陲的使命, 这是作家的心声, 也是锡伯民族的集体心声, 这一心声已经融入锡伯人的血液, 成为永不改变的保家卫国、戍守边疆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2. 梦里萦绕的赤子深情
  
  20世纪80年代, 一些学者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发现了顿吉纳遗留下来的见闻录手抄本, 后经学者专家认真选择后, 整理成《顿吉纳见闻录》[6], 并于1989年出版。顿吉纳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 是达斡尔族, 于1882年 (光绪八年) 三月随军队来伊犁驻守, 伊犁安定后, 从东北调来的军队都撤回原籍, 顿吉纳因病而未能回去, 从此就留在了新疆伊犁。《顿吉纳见闻录》是新疆锡伯族较早的散文创作, 作者满怀深情地描绘了锡伯营镶黄旗 (一牛录) 和正白旗 (三牛录) 所在的水磨沟风景区:“霍吉格尔布拉克这地方哟, 清澈的泉水处处欢腾。洪海山谷的雪哟, 渗透在肥沃的田野上。”“此处树木成荫、幽雅清静, 青草绿水, 风景多么诱人”, 表达了作者对伊犁第二故乡的深深热爱之情。
  在何叶尔·文克津的《辉番卡伦来信》里所写到的辉番卡伦, 以及博罗胡吉尔等10座卡伦, 还有图尔根、策济、齐齐罕和萨玛尔西四旗本来都是锡伯族驻守的营地, 还有1763年从东北调防来的达斡尔族 (约508户、1634口) , 和鄂温克族 (510户, 人口不详) 所驻守的地区, 但因为清朝末年的不平等《中俄伊犁条约》, 被割让给了俄国, 从此, 伊犁的索伦营被分成两半, 一半在中国境内, 另一半永久地留在了俄国。从赵春生的散文《遥望图尔根》[7]里, 我们了解到当时历史的真实情况和一些细节, 他写道:当割地的消息噩耗般传来, 如利剑深深刺痛了每个锡伯族人, 顿时怒不可遏的锡伯族不顾政府官员的劝阻, 纷纷骑上马赶到洪海乌扎西南侧的特奇勒干小石山上, 坚决反对双方官员的继续勘分, 把自己祖祖辈辈戍守的土地拱手割给他国, 别说早已去世的何叶尔·文克津不能接受, 就是活着的每一个锡伯族和鄂温克族百姓也难以通过。老辈人所说的美丽的图尔根、策济、齐齐罕和萨玛尔等许多中国的领土, 只能使人遥望, 对故乡土地的满腔热血, 一片拳拳心、爱国情跃然纸上。
  郭基南的《察布查尔风光美》[8], 以记游的方式详细描述了察布查尔境内乌孙山的英姿。乌孙山, 又名德穆克里山, 是天山主峰汗腾格里的一个支脉。它东西走向, 横亘在天山与伊犁河中间, 把偌大的草原劈成两半, 南麓为水草丰美, 骏马奔腾, 牛羊肥壮的特克斯、昭苏草原, 北麓为林泉清秀、稻花飘香的察布查尔平川。同时还描写了由乌孙山谷流出的大小十三条泉水形成的八大景区, 在作者笔下, 乌孙山谷冬暖夏凉、水丰草美、林密径幽、景色迷人, 虽是白描, 但热爱之情喜不自禁, 赞美之语言不尽意, 令读之者无不心心向往, 大有骑上马立即去欣赏感受的激情。
  赵春生的《山地故事》为我们描述了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南面是巍峨耸立的乌孙山, 乌孙山的一道山沟往下延伸, 与我们劳动的山地丘陵地带的大裂沟相连, 那是山洪爆发而形成的沟壑。对雄伟的雪山、美丽的伊犁河, 不仅倾注了作家真挚充沛的情感, 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1996年, 傅查·新昌的系列散文《玉米使者》[9]获全国第二届“路遥青年文学奖”。1999年, 他的散文集《我就这么活着》出版, 在多篇散文里, 傅查·新昌都写到了时常怀念曾经生活过的巴库镇, 如《请你聆听我的歌》中, “我是那片土地孕育的玉米, 是广大的玉米的精英”, 土地和玉米养育着民族和人民, 也养育着诗人和文学, 傅查·新昌深深感谢和怀念故乡, 虔诚地拜谢土地和玉米。
  这一篇篇真挚朴实的作品,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悟, 表现出锡伯民族西迁入疆后对故乡和土地的赤子深情, 饱含着作家对家乡风光美的热爱与赞美, 以及对故乡的一片深情厚意。
  
  3. 感怀纪念之作
  
  郭基南是锡伯族最重要的作家, 先后出版散文集多部, 1984年, 出版了第一本锡伯文散文集《准噶尔新图》;1986年与他人合作, 出版了第一本汉文系列散文集《箭乡的子孙》, 1990年出版了他的第二本锡伯文散文集《摘星人》[10]。《摘星人》收入他的27篇散文作品, 其中, 《洒泪念师情》以无尽的哀思沉痛悼念茅盾先生。1939年, 年仅16岁的郭基南因品学兼优被锡伯族进步人士安子英发现, 推荐到迪化 (今乌鲁木齐) 进入当时由茅盾领导主持的文化干部训练班 (简称“文干班”) 学习, 这是由共产党委托茅盾等同志主办的, 培养新疆各兄弟民族文艺人才的中心。郭基南在那里聆听了茅盾、张仲实、赵丹等人的讲学, 并阅读了鲁迅、茅盾、艾青、臧克家、朱自清等作家的作品, 可以说是茅盾等人的启发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 是茅盾的教诲引导他步入文学的殿堂, 文章表达了对恩师茅盾先生的敬仰和感激怀念之情。还有《拳拳恩师情, 铭刻在心上》《忆启蒙者们》两文, 都是回忆被招收到“新疆文化干部培训班”学习时, 深受茅盾品德精神的影响, 茅盾先生的远见卓识、诲人不倦的品格和博学多才的学识给作者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摘星人》是郭基南这类散文的代表作, 深情追述了锡伯族第一位电力工程师佟兆飞把毕生精力献给水利水电事业, 使辽阔的草原、边远的山村都用上了电灯的人生经历。《桂花飘香——常忆柯仲平》, 记述了作者和老诗人柯仲平的两次交往, 柯仲平热情奔放的诗人气质, 平易近人的为人, 以及对文学的执着和真诚都深深感染着作者, 就像一缕花香永久飘荡在心间。
  赵春生也写了多篇记人感怀的散文, 如《一个普通校长的命运》《感谢老师》《一个民间艺人》, 等。《一个普通校长的命运》[11]回忆了一心为学校建设发展和学校教育呕心沥血的何校长, 因在不正常年代被人无端陷害为“反党分子”而判刑入狱。文章既写了何校长无端被人陷害遭判刑而蒙冤, 也写了他十几年艰苦岁月里, 没有自暴自弃, 凭借执着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人格魅力成就了文学艺术的梦想, 这种自强不息的执着精神不正是锡伯民族的精神传承和体现吗?
  
  4. 深刻的文化思考和民族精神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象征, 是相互间区分的主要因素。锡伯族作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民族在我国民族之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锡伯族自西迁入疆以来, 面临着种种险恶的自然环境, 和各种各样困难, 锡伯族人们一直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未屈服过, 凝聚成一种不畏艰险、战胜一切困难的西迁精神。锡伯族文学是锡伯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我们展现了锡伯族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 也传承着锡伯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文化精神。
  新疆锡伯族早期的散文《献图公颂》《锡伯营总管和特恒额等铭刻图公碑文》《喀尔莽阿献图公颂文》, 巴达兰的《献图公颂文》、佚名的《图公颂辞》, 等, 既是表达对图伯特的无限崇敬和感激, 对图公伟大功绩的赞颂, 同时, 也向子孙后代传递着一种艰苦创业、坚定地戍守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西迁精神, 一种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文化的传承。
  郭基南的散文集《箭乡的子孙》[12], 通过一位锡伯族老爷爷艾喜春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展开, 向人们介绍了锡伯族从白山黑水的东北, 西迁到祖国边陲伊犁, 守疆卫国、舍小家保祖国大家、创建家园的艰难历程, 特别是讲述了西迁入疆后锡伯族中涌现出的众多学者、专家、文学艺术家、射箭冠军等著名人物。通过一段段传奇的历史,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表现了锡伯族保家卫国、勤劳善良、智慧勇敢的民族性格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整部作品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郭基南的散文善于将自我深刻的生存体验、生命感知与精神感悟, 上升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去理解和阐述, 《箭乡的子孙》是一部很有特色和富于文化底蕴的散文集。
  富秀兰的《锡伯人中的大禹——图伯特》, 以无限的深情和优美的笔调, 追述了图伯特提出开挖大渠的睿智, 以及身先士卒, 亲自勘探确定了修渠的路线, 又亲自指挥挖渠, 在锡伯官兵齐心协力, 历经千难万险, 历时整整七年时间, 终于在1808年挖成了深一丈, 宽三丈, 东西长达二百余里的“察布查尔大渠”, 并很快开垦出了7万多亩良田, 滚滚麦浪把伊犁河南岸万古荒原变成了金灿灿的粮仓, 察布查尔出现了村落相连、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繁荣景象。察布查尔大渠是锡伯族人民的生命线, 锡伯族把它称作自己的母亲河。饮水思源, 为了纪念图伯特这位杰出的锡伯族领袖人物, 也为了传承锡伯民族坚强勇敢, 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富秀兰将细致的历史书写与强烈的主观情感表达相结合, 显示出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在赵春生的《关于城墙的记忆》[13]中, 写到了200多年前的锡伯民族为戍边卫国, 遏制沙俄的侵略而筑起的八个牛录城墙, 作者写道:我似乎读懂了这残垣断壁的牛录城墙, 它凝聚着一代又一代锡伯族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辉煌历史;它记录着一代又一代锡伯族人反对民族分裂、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故事, 城墙就是最好的明证。如今, 有形的牛录城墙虽已消失, 但它无形的精神力量却仍然在延续, 赵春生的散文创作, 正是在这一层面表达了自己对锡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关注, 对锡伯族西迁历史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更为纵深的文化思考与生命意义的探寻。
  在《一个民间艺人》[14]里, 赵春生写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弹唱者, 七十多岁时还琴不离手, 他在民间弹唱的场面曾在新疆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放。笔者曾经为课题研究收集资料, 多次深入锡伯族各牛录, 走访了解锡伯族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情况, 发现每个锡伯人要么能唱, 要么能舞, 对音乐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与表现力。在郭基南、赵春生、富秀兰等多人的散文中, 都描写过锡伯民族能歌善舞的特点, 富秀兰在散文《察布查尔我热恋的故乡》里描述过, 2012年为庆祝西迁248周年, 在察布查尔县广场举行了万人贝伦舞的表演, 并申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身着民族服装的锡伯族男女老少倾巢出动, 伴着《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这首脍炙人口的欢快旋律, 万人起舞, 犹如千军万马在草原上奔腾, 壮观场面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彰显出这个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西迁入疆后的新疆锡伯族散文, 反映出锡伯民族广阔的社会生活, 是锡伯族历史文化的艺术概括, 是锡伯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凝聚着锡伯民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这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无论是对自我生命的体验, 还是对外部世界的观照, 都写得真挚而细腻, 融人生感悟、知识趣味与审美愉悦于一体。锡伯族散文创作又是锡伯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记录和反映着锡伯民族广阔的社会生活, 是我们了解和认识锡伯民族的珍贵文献, 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也是锡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6]贺元秀主编.锡伯族文学简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0:160-163, 166-170, 191-193, 367-369.
  [2][8]夏冠洲, 等主编.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 (散文卷、小说卷) [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32-34, 331-335.
  [3][9][10]贺元秀主编.锡伯族文学作品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4:148-149, 501-504, 505, 515.
  [4][7][11][13][14]赵春生.山地故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212-213 222-223, 228-230, 231-236.
  [5][12]傅查·新昌.我就这么活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TAG标签: 相  


上一篇:龙树寺的变迁与陶然亭的近世起伏
下一篇:“格式塔”理论下解读《地下人, 或当代英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