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硕博咨询:82274534

 

专本咨询:84468591

 

微信咨询:essaykey

TEL:15012858052(深圳) 

 

信箱: 82274534@qq.com 

 

请以前的客户主动联系QQ和信箱以方便继续为您服务。

 

代写毕业论文网介绍

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最新加入代写论文写手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首页 > 代写论文 > 文科论文 >

李渔《风筝误》中的戏剧理论探析

时间:2019-10-17

  摘要:《风筝误》是李渔具有代表性的喜剧, 它集中体现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的戏剧理论。在主题方面, 体现了“戒讽刺”的学说;在结构方面, 体现了“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等理论, ;在曲词方面, 着重体现了“贵显浅”“重机趣”的理论。但由于李渔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条件的限制, 《风筝误》也有着一些缺陷, 不符合《闲情偶寄》的一些理论要求, 例如“戒淫亵”“忌俗恶”。
  
  关键词:李渔; 《风筝误》; 《闲情偶寄》; 戏剧结构; 作品特色;
  
  李渔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他的作品有传奇《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 小说《无声戏》、《十二楼》等, 戏剧理论《闲情偶寄》。
  《风筝误》是李渔的早期作品, 也是一部推陈出新的婚姻爱情剧, 通过对于两对男女爱情婚姻的描写, 展现了作者对于戏剧的独到的理论。
  
  一、主题论
  
  李渔认为, 戏剧是具有教化功能的, 要想使剧作具有使人向善的功能, 首先是作者自己具有文德, 反对将戏剧作为一种“报仇泄怨”的手段, 提出不可随意讽刺, 而是要“务存忠厚之心, 勿为残毒之事”。[1]
  李渔在《风筝误》中安排具体的情节时, 便是遵循了这一点, 无特意赞美生旦, 无特别讽刺净丑, 只是在嬉笑怒骂中告诫观众。比如在描写作为生角的韩琦仲, 在写他用功读书之余, 也会写一些渴慕思春的心情。在《惊丑》一节, 更是在半夜与爱娟私会, 出入未婚女子的闺房, 见爱娟丑陋, 更是恶言恶语, “呀, 怎么是这样一个丑妇!难道我见鬼了不成?”“不然竟似苏合遇了蜣螂, 虽使濯魄冰壶, 洗不尽通身秽气;又如荀令嫖了俗妓, 纵不留情枕席, 也辜负三日余香。”[2]这可不是正人君子能说出来的尖酸刻薄的话。
  《风筝误》是一部喜剧, 虽有讽刺, 也只是为了场上的娱乐效果, “抹净丑一花面, 亦属调笑于无心;凡以点缀词场, 使不岑寂而已。”更重要的是借戏剧达到规正风俗, 劝善惩恶的目的。戚家儿子, 一顽劣一俊逸, 处处形成对比, 詹家二女, 一美颜一丑陋, 亦处处形成对照。李渔在通过美的赞赏和对丑的批判, 来达到规正风俗的设想。在情节安排上, 美的一方终成眷属, 结局完善;丑的一方出尽洋相, 令人捧腹。特别是对爱娟“貌美”“导淫”的一系列轻浮描写中, 与淑娟“和鹞”“据奸”的贞洁自重行为形成对比, 劝诫世间的女子恪守妇道, 切忌轻浮孟浪。
  
  二、结构论
  
  (一) 立主脑
  
  “主脑”这个术语, 在中国古典剧论中为李渔第一个使用。“主脑非他, 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这符合戏曲艺术的本性。众所周知, 中国戏剧要受到舞台空间和表演时间的限制, 所以剧作家要以寸时寸金的态度, 在有限的时间里, 在小小的舞台上, 十分节省, 十分有效的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段, 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艺术魅力。在戏剧结构上, 就要求比小说更加单纯、简明、洗练。李渔的“立主脑”“一人一事”的主张应运而生。
  在《风筝误》中, 李渔开篇就点出这一结构理论。整部《风筝误》只为韩生一人所写, 所写之事, 乃是韩生的因缘之事。就为着韩生寻妻一节作者写出了一部传奇。戚友先放风筝, 嫌风筝素净, 让他画一幅画在上面, 他却题了渴望良缘的诗在上面, 在接到淑娟和的诗, 他连人都没有见过, 就认定是一个彩才色双绝的美女, 欲与之婚定终身。在被爱娟的丑陋惊诧之后, 便上京赶考去了, 但他真的是去求取仕途的出路吗?对于功名, 他的态度低“任苍天措排, 任苍天措排, 只怕命好不须才, 数奇志空大。” (《梦骇》) 如果他真是有志于官场, 那就与作者所提倡的“一人一事”不相符了。那么, 他上京又与他的婚姻之事有何联系呢?在《遣试》中, 他说:“今乃大比之年, 戚仁伯催我入京赴试, 此去若得徼悻, 大小登科, 都在一处, 也不可知。”由此可以看出, 他并不是真正的求仕, 一是养父的催促, 二是为了大登科之后的小登科, 想要去京城寻觅一个佳人。
  状元之后, 便有媒婆的上门说合, 游街之时, 连连相看不中, 竟无一人和他心意。败了蛮兵回京, 皇上要把当朝宰相之女, 钦赐与他完婚, 他因不曾见过宰相之女, “恐怕做了詹家小姐的故事”, 因此以家中已有婚约推拒了。并肩作战的詹烈侯欲见二女儿淑娟配与他, 他因为是与他夜会的丑女爱娟, 也推辞了。回到家乡, 没想到, 养父已与他定下了与詹家的亲事最终在他绝望的以为娶了丑妇爱娟的时候, 却惊喜的发现他的新嫁娘, 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佳人, 真是环环相扣, 阴差阳错, 直到最后一刻才尘埃落定。全剧的主要内容便是韩生寻妻这一事件, 其余的一些细枝末节, 都是由此生发出来, 并为之服务的。
  
  (二) 密针线、减头绪
  
  密针线是对戏曲结构中进行布局结构、事情连接的一个极妙的比喻。李渔认为“编戏有如缝衣, 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 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 凑成难, 凑成之功, 全在针线紧密。”李渔曾对针线过疏的作品提出批评, 在《琵琶记》中, 有一些不合常理之处, 例如, 蔡伯喈中状元三载, 而家人竟然不知, 入赘宰相之府, 享尽荣华富贵, 却不能派遣一个仆人, 或是请路人稍一封信给家里;赵五娘千里寻夫, 一个女子孤身无伴, 她的贞洁谁又能保证的了?为了避免这些问题, 李渔十分注意照应埋伏, “不止照映一人, 埋伏一事, 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 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 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 勿使有用而忽之。”
  在《风筝误》中, “高墙”就是重要的一针, 没有这道高墙, 风筝就没有“误”这一说, 后续怎么发展还不一定的, 有可能爱娟先拿到风筝, 并无和诗其上, 也就没有后来的欢喜因缘, 《风筝误》剧终;也有可能第二次还是淑娟拿到风筝, 同意见面, 一见钟情, 团圆结局, 《风筝误》剧终;第二次淑娟拿到风筝, 不愿相见, 两人这次就错过了, 《风筝误》剧终, 等等。如果没有高墙, 一切就难以预料,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作者在《闺哄》就交代了高墙的由来, 为之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为以后各种误会的浮现创造了条件。詹烈侯家的梅、柳二位小妾不和, 经常吃醋吵闹, 詹烈侯要出征, 担心家宅不宁, 便筑起一道高墙, 一宅分为二院, 可谓自然而然, 合情合理[3]。
  此外还有淑娟的题诗, 要是没有淑娟的题诗, 韩生便不会心生渴望之心, 进而想要私定终身, 要不是有淑娟的诗, 爱娟就可能蒙混过关, 不用吟诗就成其好事;韩生中状元后推脱婚约也是重要的一处, 若是答应婚约, 那此前的《题鹞》《和鹞》《嘱鹞》就显得没有多大用处, 之后也就没有了《诧美》的戏剧效果;《拒奸》中出现的原来用于避邪的宝剑, 是淑娟成功逃脱的利器, 前面出现, 后面必有关联;就连一开始詹烈侯的平蛮看似与主线没有什么关系, 却不想, 韩生也来出征, 遇到未来的老丈人, 与“老丈人”并肩作战, 使詹烈侯欲聘他为婿, 将淑娟嫁与他, 兜兜转转, 还是回到淑娟这里, 不得不令人赞叹作者设计的巧妙。
  
  (三) 脱窠臼、戒荒唐
  
  “脱窠臼”一款谈的是创新, “窠臼”就是老俗套、旧公式、陈芝麻、烂谷子, 或是人家用了八百遍的比喻, 或是一个老掉牙的成套路的故事。艺术创作要弃旧扬新, 但是并不意味着荒唐怪异, 符合人情物理, 所以李渔又提出“戒荒唐”的传奇创作理论。
  “戒荒唐”说的是创作传奇必须合情合理而不能荒诞不经。因为世间“奇事无多, 常事为多;物理易尽, 人情难尽。”“奇事”就包含在“常事”之中;“难尽”的人情就包含在易尽的物理之中。从前人看到的事之中, 前人描写的事之中, 找到前人没有注意到的细微之处, 然后创作, 就会发现如有生花妙笔一般, 创作出全新的剧作。
  《风筝误》是一部误会叠出, 错中有错的爱情喜剧, 将寻常人家的风筝, 成为撮合四个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的媒人。风筝这一传情事物与通常的才子佳人小说之“以诗传情”不相类似, 李渔并没有盗袭窠臼, 而是另辟蹊径, 用风筝来传递情意, 若仅是用物传情不够新意, 那就让风筝落错院子, 传错情, 这种情节古人没想到也没有写到, 李渔写出来另外, 就显得新且奇, 不同于流俗。新奇且不显得荒诞不羁, 风筝断线落入别家院子里, 合情合理, 而在风筝上题诗作画也不嫌突兀, 和诗一首对于古人来说更是及其平常的事, 讨还风筝也是可以说的过去, 见诗写得好, 便想约见一面, 更是符合人之常情。这一来一回的交流极其平常, 但组合在一起就有不等同于一般的效果。
  根据平常的婚姻爱情小说, 中状元之后便是洞房花烛, 或是宰相尚书之女, 或是天家公主, 这是一般的套路。而《风筝误》中, 韩生大登科之后并没有连着小登科, 出乎观众的预料, 而是在媒婆的引领下相看众女子, 京城诸女并无一人相看的中。游街相女这一情节古今皆无, 属李渔的独创。又因韩生对于妻子人选有着天资、风韵、内才三方面的要求, 所以很少有能达到他要求的女子, 连他自己也说, “或者那御沟内的人儿, 还有几个上得选。” (《艰配》)
  出征凯旋回来之后, 皇上赐婚宰相之女, 按理来说, 他不应拒绝, 但因前有爱娟惊丑一事, 使他不敢随意答应, 所以, 他拒绝赐婚合情合理。种种情节表明, 风筝误虽看上去想一个老套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 实际上是一部“脱窠臼”“戒荒唐”的佳作。
  
  三、曲词论
  
  (一) 贵显浅、重机趣
  
  “贵显浅”是李渔对戏曲语言最先提出的要求。它包含好几层意思:其一, 显浅是指让普通观众, 即读书的和不读书的男女老幼一听就懂的通俗性, “凡读传奇而有令人费解, 或初阅不见其佳, 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 便飞绝妙好词。”其二, 显浅不是粗俗、满口脏话, 也不是“借浅以文其不深”, 而是“以其深而出其以浅”。其三, 显浅就是“绝无一毫书本气”, 胸中有书而笔下不见书。贵显浅是本色的一个方面。
  净、丑的语言显浅尚且好说, 难就难在如何将生、旦的语言设计的既显浅又文雅一般来讲, 生、旦的语言容易或藻丽典雅而伤晦涩, 或深沉宛转而欠明朗。《风筝误》中, 作者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例如韩琦仲的曲文:
  “风筝偷放, 也学顽皮戚大郎。从今不敢笑伊行, 还虑他将言词让。虽然别有情, 都是一般呆况:他为游痴, 我为色狂。” (《鹞误》)
  “功名早晚, 这都是身外事于我有甚相干?” (《蛮征》)
  “我低头延颈, 将他倾听。先当个哑谜相猜, 后认做微言思省。” (《逼婚》)
  韩琦仲是典型的书生形象, 他的文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晦涩难懂, 而是浅而不深, 易于理解。第一首写他偷放风筝是的唱词, 充满戏谑之意, 所以连“也学顽皮戚大郎”这样类似于白话的诗文出现了;第二首是他游街之后相看众女, 不满意之后为伤因缘之事的唱词, 他对于功名之事不甚上心, 竟说出“身外事”“于我有甚相干”, 平白如话, 丝毫不见状元郎的词藻文气;第三首是他闻听得养父与他将定婚之事时的茫然之感, 所以出现“哑谜相猜”的似是随口而出的诗句。
  李渔的“机趣”在今天看来, 机是机智、智慧;趣是风趣、趣味、笑。机趣是与板腐相对, 板腐即如老年间的穷酸秀才, 满脸严肃, 一身死灰, 不露半点笑容, 犹如泥人土马。机趣乃与八股相对, 八股就是死板的公式、俗套、无机、无趣。李渔的词采不同流俗, 不落窠臼, 清新有趣, 令人读来没有一刻凝滞感, 反而充满着趣味。
  在第十二出《冒美》中, “ (净) 叫你去买一袋京香, 两柄宫扇, 三朵珠花, 四枝翠燕, 五两棉绳, 六钱丝线, 七寸花绫, 八寸光绢, 九幅裙拖, 十尺鞋面”这一段写爱娟要与韩生私会, 打发门房好办事, 奶娘便故意出难题, 叫门房跑断腿。因此有这十样物件, 回头又有十样不好, 令人读来朗朗上口, 易于理解, 且一出连一出, 一阵接一阵, 看客丝毫不觉疲惫, 反而兴趣盎然。
  再如第十出《请兵》, “ (小生唱名, 外执笔点介) 水营总兵钱有用! (末应, 过堂介。小生) 陆营总兵武不消! (老旦过堂介。小生) 左营副将闻风怕! (丑过堂介) 右营副将俞敌跑! (副净过堂介。) …… (众应介) 只知钱有用, 都言武不消, 今日闻风怕, 明朝俞敌跑。”这一出作者巧赋予四位将领充满着象征意味的名字, 并将名字连成讽刺的唱词, 既机智风趣, 又发人深省, 余味无穷。
  
  (二) 语求肖似、戒浮泛
  
  “语求肖似”“戒浮泛”这两个理论之间有着相似之处。“戒浮泛”是指戏曲语言的个性化, 所谓“说何人, 肖何人, 议某事, 切某事”;“语求肖似”字面意思是语言逼真, 说什么像什么, 作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 要深入角色内心, 自由驰骋时要具有自觉控制的意识。这里“心”指得是人物的精神风貌, 包括人物的心理、思想、情感等等一切的性特点。只有掌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才能写出符合其性格特点的个性化语言;反过来, 也只有通过个性化语言, 才能更好得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风筝误》中, 语言不仅富有生活气息, 而且显示了鲜明的人物身份和个性, 例如第六出《糊鹞》中的一段宾白:“小子名唤戚施, 家君原任籓司, 做官不清不浊, 挣个本等家私……如今清明近了, 那些富家子弟, 个个在城上放风筝, 使我看了, 一发技痒不过。叫家僮, 也去糊一个风筝来, 我就要上城去放。”这一部分语言十分显浅直白, 几乎没有任何修饰之词, 然而一个膏粱子弟的形象却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 不爱读书, 不喜烧香, 游妓只为欲望, 全无一丝风流之气, 镇日只知赌钱嫖妓, 游戏玩乐, 语言粗俗无理。纨绔子弟的性格行事语言刻画的淋漓尽致, 真正做到的“欲代人立言, 先代人立心。”[4]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还得说是对丑小姐爱娟的刻画。在第十三出《惊丑》中, 有一段爱娟与韩琦仲夜里幽会的对白:“ (下。丑扯生同坐介) 戚郎, 戚郎, 这两日几乎想煞我也!…… (丑) 你那首拙作, 我已赐和过了。 (生惊介) 这等, 小姐的佳篇, 请念一念。 (丑) 我的佳篇, 一时忘了。”爱娟一来便要拉韩琦仲成其好事, 而韩琦仲想要知道后一首诗, 爱娟是怎么和的, 爱娟没有一点学识, 更不用说吟诗了, 便满口胡言, 随意念出一首《千家诗》, 被识破后, 更是急忙扯住韩生, 拉他上床, 一个好色, 不知廉耻的形象就刻画出来了;这段宾白, 不仅表现出爱娟的急色, 而且体现出她的无知, 韩生谦虚称自己的诗为“拙作”, 爱娟的诗为“佳篇”, 爱娟竟也称韩生的诗是“拙作”, 自己的诗是“佳篇”, 并称已经“赐和”过, 这显然是不懂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无知愚昧的形象立地而起。这些个性化的语言, 真正达到了“说何人, 肖何人”的境地。
  
  (三) 戒淫亵、忌俗恶
  
  “戒淫亵”和“忌俗恶”是从反面对科诨提出的要求, 即戏曲应该避免低级下流和庸俗不堪。李渔认为, 戏曲不能用些“脏话”和“脏事 (指不堪入目的动作) ”来引人发笑, 这实在是应该禁戒的恶习。李渔认为, 戏曲人物的科诨诨, 只是为了令人发笑, 可以逗笑人的话那么多, 为什么要只谈情欲之事?就算要谈淫欲之事, 也有一定的方法, “如说口头俗语, 人尽知之者, 则说半句, 留半句, 或说一句, 留一句, 令人自思。”这是一种方法,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 就是“如讲最亵之话虑人触耳者, 则借他事喻之, 言虽在此, 意实在彼, 人尽了然, 则欲事未入耳中, 实与听见无异”。
  在《风筝误》中, 李渔虽尽力避免这种情况, 但还是有些语句庸俗、下流, 读来令人脸红心跳, 例如在第十六出《梦骇》中“ (末) 是强奸, 是和奸? (丑) 是强奸, 老爷。 (末) 他怎样奸你?照实讲来。 (丑) 把裩裆扯开, 把裩裆扯开, 我奇创苦难挨, 喊声似雷大!”第十六出《媒争》“ (老旦) 老娼根!你不知同那个孤老吃了几杯脓血, 在这里发骚风!”
  这些语句格调不高, 直白浅陋, 媚俗之极, 这可能是他的传奇多演给底层人民观看, 娱乐大众, 赚取票房的一种手段, 毕竟他要养活一家人。
  李渔的观众多是底层民众, 喜好大团圆的结局, 所以, 李渔的创作也是“一笑泯恩仇, 合家大团圆”, 貌美者与才高者相配, 像韩生与淑娟, 貌丑者与纨绔者相配, 像戚友先与爱娟, 大体情节先离后合, 虽有部分创新, 但总体来看还是流于俗套。
  
  四、结语
  

  李渔的作品中的罅隙可能与当时的时局有关, 作为清初的文人, 由于当时清政府对知识分子采取镇压和笼络的政策, 使得很多知识分子为躲避文字狱, 不敢肆意谈论政治, 李渔也缺乏前辈们非儒薄经的勇气, 不敢触怒社会, 所以有意避开社会, 仅将戏剧看做娱乐世人以养家活口的工具;另外是自身的生活经历, 李渔李渔自负才情, 沾染了晚明士人放诞自适的遗风, 不讳言享乐和饮食男女, 并且尊奉“食色性也”的理念, 他自己就有一妻五妾, 所以对于情欲是赞成的[5]。
  他在《闲情偶寄》《文贵洁净》一篇中解释说出, 创作不精的一部分原因, 说“予终岁饥驱, 杜门日少, 每有所作, 率多草草成篇, 章名急就, 非不欲删非不欲改, 无可删可改之时也。每成一剧, 才落毫端, 即为坊人攫去, 下半犹未脱稿, 上半业已灾梨;非止灾梨, 彼伶工之捷足者, 又复灾其肺肠, 灾其唇舌, 遂使一成不改, 终为痼疾难医。”由于太过匆忙, 没有来得及仔细斟酌, 细细考量, 就已经使文章流入社会, 再想改已来不及。
  以上种种原因, 使得李渔的作品虽在结构格式上有所创新, 但是在情理上稍显浅显, 以至于流于媚俗, 难以与大家相比肩。

  参考文献

  [1]李渔.闲情偶寄[M].杜书瀛, 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27-59, 67-76, 135-139
  [2]翁敏华.冯裳.范民声标注.中国十大古典名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339-394
  [3]陈多.好事从来由‘错误’——《风筝误》新析[J].艺术百家, 1989.
  [4]孙世文.李渔《风筝误》的喜剧特色[J].戏剧文学, 1999.
  [5]尤瑞芳.浅析李渔《风筝误》中“风筝”的叙事功能[N].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

 

TAG标签:


上一篇:汤显祖作品中“情”“理”的内涵与关系
下一篇:晚清各朝昆腔剧目比例的变化与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