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硕博咨询:82274534

 

专本咨询:84468591

 

微信咨询:essaykey

TEL:15012858052(深圳) 

 

信箱: 82274534@qq.com 

 

请以前的客户主动联系QQ和信箱以方便继续为您服务。

 

代写毕业论文网介绍

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最新加入代写论文写手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首页 > 代写论文 > 艺术论文 >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再阐释

时间:2019-09-27

  摘要: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具有反封建、反礼教的精神, 相比中国古代传统的儒、道两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民主精神。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对儒家礼乐思想的批判与吸纳, 也是对道家自然乐论的改造和融合。将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与儒、道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能够使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由“发乎情、止乎礼”“无为、平和”进而改造融合为“发乎情性、由乎自然”“以人为本、以心为本”进行再次解读和认识, 并对现当代中国音乐美学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李贽; 音乐美学思想;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

  Abstract:Li Zhi's musical aesthetic thought has the spirit of anti-feudalism and anti-feudal rites.Compared with the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al aesthetic thoughts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Li Zhi's thought has certain progressive and democratic spirit. His musical aes thetic thought is not only a criticism and absorption of Confucian ritual and music thought, but also a trans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aoist natural music theor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 Zhi's musical aesthetic thought with the Confucian and Taoist musical aesthetic thoughts can enable us to reinterpret and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al aesthetic thoughts from “ beginning with affection, and ending with‘Li'”and“inactivity and gentleness”into“beginning with affection and character, out of nature”and“people-oriented and heart-oriented”by reformation and fusion, 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nd a brand new perspective to study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 aesthetics.

  Keyword:Li Zhi; musical aesthetic thoughts; Confucian musical aesthetic thoughts; Taoist musical aesthetic thoughts;

  一、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的《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 将李贽列为中华民族二十五位思想大家之一。李贽, 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勇于追求自由的启蒙思想家。他在当时封建传统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思想言论, 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直到今天对我们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他理想中的音乐的童心真情, 唾弃虚伪造作, 提倡音乐的主情、尊重人的主体性的美学思想, 在当时的社会犹如一颗惊天巨雷引起振聋发聩的反响和震荡, 并一直影响到当代的音乐美学研究。今天, 我们在研究李贽音乐美学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了李贽音乐美学思想受儒、道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作用及超越进步, 尝试分析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的进步性和民主性, 从而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作进一步的解读。

  以往学界关于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音乐思想本质及以“童心说”为主要研究对象, 基于这些研究的内容, 进行的分析探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李贽“童心说”思想的研究。王艳 (2017) 研究了李贽“童心说”思想对李贽哲学和文学理论构成的重要性, 认为李贽的“童心说”对于晚明时期的思想启蒙及现当代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1]陈乐乐 (2017) 对李贽“童心说”中推崇的自然天性进行探讨, 并以此作为教育的理念基础进行推广。[2]

  二是关于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人的主体价值的研究。张建业 (2017) 对李贽思想中的开拓精神、进取精神和前瞻精神进行了全面的剖析。[3]而音乐理论家蔡仲德 (1987) 较早就已经对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包含着音乐的主体性原则进行了详细论述, 探究了李贽音乐美学思想把人的主体价值和主体地位摆在首要位置, 并认为音乐应该是为丰富人们的感情生活、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而服务的。[4]

  三是分析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的“真心、真声”。吴静 (1998) 对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的绝假纯真、童真本心展开了详细探讨, 以此作为切入点对李贽的音乐美学观进行分析。[5]王维 (2006) 对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的琴与心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研究。[6]而胡健和张国花 (2007) 则对李贽童心说思想所表达的新兴市民阶层重“真声”的音乐美学理想, 进行了论述解析。[7]

  以上对于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 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认识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提供了研究基础。与以往学界对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研究有所不同, 本文在儒、道音乐美学观的背景下, 探讨李贽音乐美学思想对儒、道美学思想的吸纳、继承、批判及创新。这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再阐释, 也是对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的再解读。通过将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道音乐美学思想的对比及继承创新研究, 对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值得借鉴的宝贵资料和崭新的分析视角。

  二、由“发乎情、止乎礼义”到“发乎情性、由乎自然”:儒家礼乐思想吸纳与批判

  (一) 儒家音乐美学观的主要代表

  1. 儒家传统音乐美学思想观

  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着重于对人们个体道德的提高和修为, 尊重伦理道德, 使之在音乐中完善发展, 重视并强调音乐在社会、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的原因是春秋末年, 西周贵族制度的瓦解导致整个社会呈现出礼崩乐坏的混乱场面,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孔子从“仁”的角度出发, 重新定义长久以来一直影响人们的礼乐思想。他最早提出了音乐中“乐与心”的关系, 强调音乐要遵从人的内心, 之后又提出了“发乎情, 止乎礼义”“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并把音乐要“发乎情, 止乎礼义”奉为金科玉律, 禁止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由抒发。儒家的音乐思想是要通过音乐来创造出孔子心目中完美的理想社会。其实, 儒家的音乐美学观在其产生的萌芽时期, 情感是带着自由的观点, 在孔子的影响之下后来又经过儒家的后继学者孟子、荀子不断探寻礼乐客观规律的实践基础上, 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最终形成了自成一派、独领风骚的音乐美学思想观, 对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观

  孔子一直认为音乐应该既有高度的艺术性, 又有深刻的思想性;既有娱乐作用, 又有教育作用。他注重音乐的社会功用, 提倡“礼”, 认为以此来修身、治国、平天下, 而乐与礼配合, 更使等级制度得到维持。因此, 他理想中的音乐境界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并主张用“礼”“仁”与“中庸”的思想, 达到“平和”的审美观。在音乐的审美标准方面, 孔子说:“《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 提出了“尽善、尽美”这样的审美理想, 在音乐的表情方面, 要求抑制音乐中的“情”, 用“礼乐”来限制情感的自由发挥。他的音乐美学观和音乐审美标准对于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观

  《乐记》是集儒家礼乐思想大成的重要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对于“乐与物”“乐与政”“乐与情”的关系都有深入详细的阐述, 其中对“乐与政”的关系有这样的阐述:“凡音者, 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 故形于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强调了音乐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及其社会功能, 指出音乐会对人的思想感情产生一定的影响, 还会对社会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罗天全, 2010) 。[8]《乐记》总结了先秦各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提出了“天人合一”这样重要的观点, 因此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重要的贡献。但是, 《乐记》过分地强调伦理道德、社会政治对于音乐的影响, 因而束缚了音乐的自由发展和独立地位 (蔡仲德, 2003) 。[9]258

  (二) 李贽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吸纳与批判

  对于儒家音乐思想中对于情感的表述, 李贽一直是持肯定的态度, 并积极融入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中。他认为音乐是要带有感情色彩的, 没有感情的音乐打动不了人心, 强调“情”在音乐中的影响作用。对于儒家把礼义内在化为情感的观点, 他继承吸收到自己的音乐思想中。李贽认为在音乐中的情感应该是“真情实感”, 是真实自然的, 儒家倡导的“礼义”也要是遵从人的自然感情的。他的这一观点在《焚书·读律肤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有是格便有是调, 皆情性自然之谓也。”在李贽看来, 情感和礼义统一于自然的人性, 礼义不能强加于情感。另外, 李贽还自觉继承了儒家的“学以求乐”的传统。李贽从肯定人性、追求自由的角度出发, 对儒家倡导的音乐境界接受吸收, 要求音乐作品创作要在“游艺”的自由氛围中, 使创作者的精神获得升华、人格得到净化。同时, 他又强调通过音乐来反映国家政治状况和社会风气, 这一论调和《乐记》中对“乐与政”的关系的阐述是一致的。因此, 他对儒家思想中的精髓有吸纳的一面。

  李贽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中的消极面进行批判。李贽针对儒家提倡的“中正以平之”“五色成文而不乱, 八风从律而不奸, 百度得数而有常”的音乐形式, 提出了“拘于律则为律所制, 不受规则不成律”, 强调“声色之来, 发于情性, 由乎自然”的主张。他认为音乐的发展不应受到一切封建教条和陈规的束缚, 完全服从于抒发感情和表达内容的需要, 突出强调崇尚自然, 反对儒家礼义对人性和音乐的羁绊 (胡郁青, 2007) , [10]在《焚书·读律肤说》中有:“盖声色之来, 发乎情性, 由乎自然……又非于情性之外复有所谓自然而然也。”这段话包含着三层意思:首先, 声色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于人的情感和本性中, 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如果强求就失去了声色的本真了。其次, 声音只有包含着真实、无杂质的本性才能达到自然、符合情感礼义。再次, 我们所说的礼仪不存在于人性之外。人之初, 性本善, 具备礼义是一个人本性的自然展露, 音乐也是如此, 只要合乎人性也就合乎礼义了 (徐海东, 2011) 。[11]这是对儒家的“发乎情, 止乎礼义”, 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发乎情性, 由乎自然”的观点, 认为“非情性之外复有礼义可止也”, 反对儒家传统礼义对自然情性的压抑, 提出了音乐是人有感而发的, 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李贽认为, 束缚人性自由和音乐本真的儒家“礼义”, 是影响制约中国千百年来传统音乐解放与自由发展的羁绊, 音乐中的“礼”也必须遵从人的内心本性。

  由此可见, 李贽的“发乎情性, 由乎自然”不是否定一切礼义, 是要着重强调崇尚自然, 对儒家礼义对人性、音乐的压制和禁锢进行批判。我们可以看到, 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也强调人的性情之真, 反对违反人之本心的虚假言行。因此, 李贽在吸纳儒家礼乐思想的同时, 又对其中的糟粕进行批判。这反映出他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反叛精神, 这种精神不是“怨而不怒”“温柔敦厚”“中正平和”, 它强调的是反传统的愤激情绪, 针对儒家美学倡导的中庸和理性, 它更加推崇人的主体性, 展示人的率性真情。只有这样, 音乐才能真正表现人的无限丰富的内心世界、感情生活。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的进步性, 与其说在同儒家音乐思想斗争, 不如说是在批判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礼乐思想, 给追求人性解放、个性自由的人们以希望。

  三、由“无情”“平和”为自然到“非于情性之外复有所谓自然而然也”:道家自然乐论的融合与改造

  (一) 道家音乐美学观的主要代表

  1. 道家的音乐美学观

  蔡仲德先生 (2003) 认为: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是在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斗争中产生、发展、变化的。[9]41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历来以自由的音乐状态为美, 倡导自然、追求解放, 但却消极地以自然无为来应对社会, 并以自然的音乐为最高追求, 否定后天人为演绎的音乐。道家的音乐之美推崇“恬淡”“平和”的境界, 要求人“无情”, 音乐也“无情”, 把“淡”作为自然无为的品格。道家推崇“淡则欲心和, 和则躁心释”, 要求音乐“平天下之情”, 为无为而治的道学思想服务。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体悟。他们对世间万物都崇尚自然, 音乐亦是如此。自然原本只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在道家老庄的世界里却成了“自然而然”的哲学思想, 运用到音乐中就是本来的样子或纯朴本性, 也就是自然之声、未经雕琢修饰的美妙之音。老庄崇尚自然的音乐观, 倡导音乐本来的本性, 倡导音乐的真实。他们的视野开阔, 追求的并不是泯灭人性或以一种美化失真的效果来粉饰的音乐, “道法自热”和“物我两忘”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 这样的音乐美学观深刻地影响渗透在了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

  2. 老子的音乐美学观

  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了“自然”“无为”论, “大音希声”的音乐自然观是对一切后天创作的及人为加工的否定, 当然其中消极的作用不言而喻。这有背于人的本性及自然发展, 但《老子》中又有“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 及“含德之厚, 比于赤子”, 体现出其思想中蕴含的倡导为善为美的理想并以“婴儿”“赤子”为参照, 其追求自然和本真的观点可见一斑。这对于启发后世反对束缚, 追求音乐的自由与解放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李贽的“护此童心使之勿失”有直接的影响 (叶明春, 2007) 。[12]65可能连老子自己也无法预见到自己的理论会给后人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他的“大音希声”思想, 确实在更大程度上启发了人们的想象力 (修海林, 2004) 。[13]168

  3. 庄子的音乐美学观

  道家的核心人物庄子在老子消极的观点之后, 提出了不要违背人的本性去强求外在的功名利禄, 主张天人合一, 去除功利性。庄子也有他推崇自然无为的精神, 这是他消极的一面。但是, 他崇尚自然之美, 对于这种自然美的存在状态, 他肯定了天地自然之美是一种品格最高的美 (唐丽娟, 2002) , [14]强调人内在本心与外在言行的一致, 人与天地融为一体, 达到无我无为的最高境界, 并超越了世间的杂念、私心及一切贪欲而洒脱不羁。他主张“法天贵真, 不拘于俗”“法自然”, 倡导自然、追求自由, 与儒家历来提倡的扼制人性以“仁”为本的指导思想是大相径庭的。

  4. 汉魏晋及以后的音乐美学观

  到了汉魏时期, 刘邵把“平淡”与儒家崇尚的“中和”联系起来, 认为能“调成五材, 变化应节”。而进入魏晋南北朝至中唐后, 在文艺作品中对于道家崇尚的平淡为美的论调逐渐消失, 直至宋代, 尚文轻武的社会现实环境及宋代文化艺术的繁盛发展, 使得平淡之美却成了当时时尚的审美风尚。当时的文坛代表苏轼就提出了“寄至味于淡泊”的艺术风格。到了明代, 朱熹主张“无声色臭味”, 也就是艺术要以“淡”作为审美标准, 周敦颐也提出了“乐声淡而不伤, 和而不淫”的“淡和”的审美观。这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历来倡导的“中和”美学观一脉相承。明代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 灭人欲”是要将人们的音乐自然情感压制, 将人的欲望克制的音乐精神对李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二) 李贽对道家自然乐论思想的融合与改造

  李贽的“童心说”音乐美学思想注重的是人的个性真实自由的发展, 音乐风格各具特色, 而不是“禁约条教”的。他反对用伦理道德来约束人性, 并在道家追求自然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音乐思想观。这在《焚书·童心说》中得以诠释:“夫童心者, 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 是以真心为不可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李贽“童心说”中唯真唯美的思想境界, 同时我们也看到, 道家追求人格完整, 为李贽塑造新的人格提供了模型。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倡导的“真”, 亦是道家提倡的人格精神。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提倡的音乐的真声真心, 道家也同样认同。但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的“真实自然”是积极向上的, 道家音乐思想中的真声却是无为而治、消极的, 两者有本质的差别。虽然如此, 但是却殊途同归, 都是以抒发“自然真实”的情感作为其主要目的。由此可以看到,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庄都是真实自然、不虚假不造作, 具有表里如一的完美人格, 这些高尚的思想内涵都渗透到了李贽的音乐美学观中, 受到李贽的尊重和推崇 (徐海东, 2014) 。[15]

  老子提出的“法天贵真”思想, 提倡要人不虚伪, 不伪善。李贽对此肯定, 并继承了道家的批判精神。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对儒家用“礼”对人的个体风格的抑制约束进行了明确的否定, 尊重道家的“无情”等主张, 强调人性的自然, 而反对以外在于人的“天”或“自然”束缚人心, 束缚音乐。李贽主张审美主体应具有纯真天然的天性, 从而使得道家重自然、重真的思想更为彻底, 也更为合理。如果说, 老庄的自然之道是避世与游世之道, 那么李贽的自然之道就是反封建的、积极入世的、战斗之道。他将道家避世、无情的音乐思想进行批判和改造, 把原有的道家自然平淡的思想改变为自然却努力进取的思想。他要为他所理解的这种自然状态的复归, 即这种理想的实现而奋斗抗争。至此, 老庄的自然之道中所蕴含的深远意境, 也就得到了最充分、最光辉的体现。因此, 我们说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对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继承、改造与发展。

  四、“以人为本, 以心为本”:对儒、道音乐美学思想的突破和挑战

  中国从春秋时期开始, 音乐作为一种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一直是对人们进行约束、规范和教育的, 抑制了人们自由风格的发展。李贽在反对传统音乐观的同时, 提出了创新的音乐美学观, 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自然呈现的追求真实、以自然为美的音乐美学思想 (杜洪泉, 2006) 。[16]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的主要精髓就是“以人为本, 以心为本”, 这与儒家乐论倡导的“以礼为本”及道家乐论提倡的“以自然为本”的音乐美学思想观相比, 更突出“人”这个个体。

  (一) 在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方面

  1. 接受吸纳

  儒家的礼乐思想对于音乐的表情特征是予以肯定的, 因此, 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主情”的, 这一观点是积极的, 为李贽接受和吸纳。他认为音乐所表现的主要是情而不限于情。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观点“声色之由来, 发乎情性, 由乎自然”是在儒家音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 指出了声色是发自人的自然情感。这是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乎情, 止乎礼”有了新的解读和创新的拓展 (徐海东, 2012) 。[17]因此, 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精髓的接受和吸纳。

  2. 批判超越

  但是, 同时儒家音乐美学观又提出了“平和”这一核心内容。《乐记》中有“礼节民心, 乐和民声, 政以行之, 刑之防之”, 力图通过“存天理, 灭人欲”来节制人的心性。而李贽则主张自由抒发真情实感, 大胆描写“欲杀”“欲割”的真情 (叶明春, 2007) 。[12]212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要将每个人独有的个性和优势完全展露出来, 将喜怒哀乐所有的情感真实地融入音乐中, 在音乐中大胆追求音乐风格的自然绽放、抒发创作者的真挚情感, 不受传统儒家音乐思想以“礼”来教化人们对音乐的墨守成规的影响。对儒家音乐中提出的“以一律求之”“唯主一格”的观点进行反驳。他认为这是“蔽于天而不知人”, 是将人的真情实感、个性风格遮蔽起来, 没有个性、没有特点, 每个人的思想和音乐风格都是千篇一律的。这是对儒家礼乐思想的颠覆和批判。他提出尊重个性的音乐创作, 而创作音乐作品的氛围应该是随性洒脱的。他推崇的独创性的观点, 是他在继承了儒家传统音乐美学观之后的创新开拓, 也是努力对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批判和超越。这是李贽音乐美学思想中最可贵的闪光之处。

  (二) 在道家音乐美学思想方面

  1. 继承吸纳

  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倡导“静”, 以恬淡平和作为审美标准, 老子主张“平和”, 推崇“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观, 否定一切具体的有声之乐。但是老子又提出以婴儿、赤子为美, 旨在保留人的自然性情, 这一观点影响了李贽。李贽提出了“童心说”, 认为“天下之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又必须“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 形成了“以自然之为美”的思想。而庄子则主张“无情”, 肯定自然, 倡导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反对儒家礼乐思想束缚人性、束缚人的自然性情。李贽接受吸纳了这一观点, 认为音乐要自由地抒发人的真情实感。在这一方面, 庄子的影响是积极的。而李贽在此基础上吸纳继承了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

  2. 突破挑战

  在音乐的表情方面, 庄子主张“无情”, 否定了音乐的音响运动与感情的起伏变化之间的关系 (修海林, 2004) 。[13]46因此, 从这一方面来说, 他的影响是消极的。而老子的音乐观倡导自然乐论, 认为一切自然而然产生的声音都高于人为制造弹奏的音乐, 音乐与治世的态度一样都应该无为而治, 他核心精髓“大音希声”的音乐思想, 最终本质是以无声之道否定有声之乐, 这种观点对其音乐思想产生了消极的作用。虽然后继还有道家学者对无为的思想观点有改进和创新, 但也大都是将“恬淡”“平淡”“平和”作为音乐的审美标准, 对音乐提出了“平天下之情”的要求 (王志成, 2005) 。[18]李贽否定了“无情”和“平和”为美的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他以人为本、从人性的角度出发, 要求音乐的创作应该是推崇自然, 展示每个人独特的个性, 内容形式上也不应该受到传统思想的约束和限制。在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无情”“无为”这一论调上, 他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他的音乐美学思想较之于道家, 突破了以冲淡为尚的限制, 更为切实通达, 更为洒脱不受束缚。李贽在充分肯定了人在音乐中感情的真实流露之后, 把人的自然而纯真的情感作为音乐创作的重要因素, 这使他更接近于音乐的本质。因此, 他的音乐美学思想相比道家的“无情”乐论, 是在情感的自然流露中得到心灵的解放。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既是对道家音乐审美准则的否定, 亦是对宋明道学思想中“淡和”审美观的挑战。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对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改造和融合, 而变得更为合理、更加科学 (叶明春, 2007) 。[12]165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对“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净化和升华。他在内容、形式两方面都提倡自然, 反对矫情, 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束缚和制约, 他的音乐美学观代表了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是对儒家礼乐思想的批判与吸纳, 对道家自然乐论的改造与融合的一种合理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代表着一种挣脱封建束缚, 追求自由解放的愿望和精神。因此, 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 以至于视为另类。他推崇的音乐本质在于表现人无限丰富的内心世界、感情生活这一主体原则, 带给我们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冲击是巨大和震撼的, 开启了艺术上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先河。

  五、结语

  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现出的是人们争取自由、冲破封建枷锁的主体价值观。他倡导人性的解放, 个性的张扬, 音乐的自由发展, 并以超越和批判的勇敢精神来面对中国几千年来遵循的传统音乐美学观, 因此具有深刻的反封建意义。长久以来一直主导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儒家音乐美学观倡导的是“礼”, 而自然无为的道家音乐美学则是将“天”作为核心。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却开创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 以心为本”的主张, 提出了音乐是不受封建传统的“礼”的约束, 也不受自然无为的“天”所限制, 要以勇敢开拓的精神, 在音乐中以“人”为主导核心, 充分发挥每个人独有的个性, 并给予人们自由发挥的艺术空间, 这样才能创作出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因此, 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带来了全新的内质和境界, 把富有民主的思想带进了音乐美学领域, 从而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音乐美学观。这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的觉醒, 具有深入人心的人文关怀和巨大历史意义。在音乐艺术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今天, 我们以一种真心、真情的审美角度, 去追求音乐中声情合一的审美情感和意蕴相融的审美意境 (郑璐和朱艺璇, 2017) , [19]正是深受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童心说”中倡导的真心的影响, 李贽的音乐思想具有开创性, 勇敢地反独断、自由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 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我们探究现代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及宝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艳.“童心说”对老子“绝圣弃智”思想的继承[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 (1) :33-36
  [2]陈乐乐.中国式儿童发现的完成:李贽“童心说”源流及内涵[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7) :12-16
  [3]张建业.关于李贽的思想和研究——纪念李贽诞辰490周年忌辰419周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1) :42-47
  [4]蔡仲德.从李贽说到音乐的主体性[J].音乐研究, 1987, (1) :40-44
  [5]吴静.从李贽的“童心”说论其音乐美学思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2) :104-106
  [6]王维.对李贽“琴者心也”音乐美学思想的探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6, (4) :94-96.
  [7]胡健, 张国花.从《琴论》看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J].求索, 2007, (5) :168-170
  [8]罗天全.中国古代音乐之源与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0:551.
  [9]蔡仲德.论中国音乐美学史及其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10]胡郁青.中国古代音乐简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00.
  [11]徐海东.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基础[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 2011.
  [12]叶明春.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13]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4.
  [14]唐丽娟.李贽“童心说”的进步性及其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5) :82-85.
  [15]徐海东.李贽音乐美学思想的“童心说”基础解析——“李贽音乐美学的思想基础”研究之四[J].音乐与表演, 2014, (3) :59-63.
  [16]杜洪泉.论李贽“童心”说与音乐主体性原则[J].惠州学院学报, 2006, (1) :119-122
  [17]徐海东.“发乎情性, 由乎自然”的思想属性——“李贽音乐美学的思想基础”研究 (之一)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12, (1) :7-11
  [18]王志成.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J].艺术百家, 2005, (5) :136-138.
  [19]郑璐, 朱艺璇.基于美学视域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 (6) :104-110.

 

TAG标签: 李贽  儒家音  


上一篇:论音乐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下一篇:由老子的“大音希声”看老子音乐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