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时间:2019-09-27
摘 要: 近年来, 青岛题材影视作品主要以旧时空影像与新时空剧像下两种不同的“青岛形象”文化主题, 阐释青岛独特的外在显性的文化特征与内在隐性的生存文化形态。不同类型青岛题材影视剧的文化主题叙事模式, 在叙事问题层面与主题意象表达的倾向性上呈现差异化, 由家国情怀的宏大主题到个体生存的细腻化叙事, 鲜活地呈现了青岛城市文化多元并存、相互融合且彼此差异的城市人文形态。青岛题材影视剧文化主题内涵及叙事模式的演变, 既展现了青岛城市文化形态的衍变, 也见证了青岛在发展城市“软实力”方面取得的显着成就, 青岛题材影视剧的发展壮大必将成为推动本土文化发展的强大助力。
关键词: 青岛题材; 影视作品; 文化主题; 叙事模式; 演变;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Qingdao-themed films and TV Dramas have been interpreting Qingdao's unique external domina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recessive cultural forms of existence mainly through two different cultural theme connotations beneath the films of the old times and TV dramas of the new times. The narrative mod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Qingdao-themed films and television drama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the narrative level and the tendency of theme image expression. The shift from the grand themes of devotion to the family and country to the details of individual survival vividly presents the urban cultural pattern of Qingdao where diversified cultures coexist, integrate and retain their differences. The evolution of the cultural theme and change of the narrative mode in Qingdao-themed films and TV dramas show that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Qingdao's "soft power". The rise of Qingdao-themed films and TV dramas will definit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Keyword: Qingdao theme; film and TV drama; cultural theme; narrative mode; evolution;
近年来, 青岛的城市发展规划着重强调文化产业的政策实施, 有力推进了青岛影视文化的发展, 凸显青岛独特的城市文化意象和历史变迁背景题材的影视作品也随之增多。纵观近年的青岛题材影视剧的文化主题, 可以发现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阐释时代变迁背景下的“青岛形象”, 展现出这个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生存形态——既有着繁华时髦的西式都市景象, 又有着本土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本文试图以近年青岛题材影视作品为例, 从文化主题和叙事模式的角度探讨其演变的发展动态, 以此阐释青岛本土影视产业对于推动整个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一、青岛题材影视作品中“青岛形象”的文化主题阐释
近年的青岛题材影视作品中呈现的“青岛形象”, 更多充满着独特的文化韵味。文化是一个包含众多因素的复杂概念, 这里是指青岛特有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风土民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青岛题材影视作品主要集中体现为旧历史背景下的“青岛形象”与新时代发展中的“青岛形象”, 通过两种不同时空影像的转换阐释青岛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形态的演变。
(一) 旧时空影像下的青岛文化主题内涵
影视剧制作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的表现视角, 编剧根据创作的主题意向和题材要求, 选取最为恰当的角度去表达自己想要阐释的艺术世界, 并以此为着眼点进行艺术化创造, 力图“更艺术地反映社会风貌、时代气息、生活氛围和人物心态”。[1](P93)青岛题材电影《美人依旧》 (2004) 、电视剧《大染坊》 (2002) 、《跑马场》 (2012) 、《青岛往事》 (2015) 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旧时空影像下的“青岛形象”, 通过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那段复杂多悲的历史背景, 阐释旧时青岛多元文化内涵的生成。
其一, 以旧时代的画面和标志性的德式建筑场景呈现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土洋结合”的青岛外在显性文化风貌。电视剧《跑马场》再现了旧时青岛的跑马场文化, 以及德日占领时期青岛不同阶层民众的生存原貌。《青岛往事》则呈现出清末民国时期的青岛外在文化风貌, 剧作以远镜头视角表现青岛旧时楼房建筑的全貌, 又以近镜头的方式, 根据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的需要, 再现青岛老火车站、总督楼、教堂、劈柴院、老厂房、栈桥、小青岛、海边场景、高低起伏的街道小巷和各种杂货铺店等代表性的旧青岛建筑风貌。剧中既有旗袍、对襟小褂、瓜盖帽等中国传统服饰, 又有西式的西装领带, 裙摆等礼服风格和日本和服等外来服饰风格。这种地域性的风貌景象呈现了旧时青岛中西混杂的显性文化特征:一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土文化”。中国人经营的商铺, 不同阶层出没其中的、挂着鲁菜牌匾的饭馆和酒楼, 聚集底层老百姓栖居的劈柴院……再现了旧时青岛大杂院式的市民生活百态。二是彰显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洋文化”特色, 如外来居民住的德式洋楼, 别墅室内的西式摆设, 开办的各式洋行、面包店, 洋人聚集的俱乐部、咖啡店、啤酒屋等旧场景, 不时地为青岛增添着外来文化的城市格调。可见, 近年来的青岛题材影视剧表达特殊历史时期的“青岛形象”, 主要是以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洋“外来”文化两种不同文化的混融而衍生旧时影像背景下的青岛文化意象。
其二, 青岛本土民众与外来侨民因不同生存方式和文化背景的交集, 无意识地自发生成“排斥与接受”的内在隐性的文化生存形态。长期受制于外来侵略者的特殊历史时期, 导致旧时青岛民众被动与弱势的生存心理, 从而形成两种差异化的内在隐性文化形态, 一种是憎恨与排斥外来文化的守家护国生存形态, 另一种是接受和向往外来文化的媚洋生存形态。电视剧《青岛往事》清晰地呈现出旧时青岛民众的内在文化心理类型与不同生存形态。
第一种类型是坚守本土传统文化, 沉默地远离外来文化的生存形态。这类群体与外来文化没有过多的交集, 但内心深处对外来文化抱有畏惧心理。生存者坚守本分地过好自己的日子, 以喜欢的生存技能养家糊口, 呈现出知足常乐的传统市民生存文化心态。姜傻子作为旧中国社会阶层的最底层民众的代表, 言行之中无不包含着做人的大智慧和传统美德。首先, 收留讨饭的王满仓并收为义子, 尊重支持其“傻子”式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式, 不计较吃亏算计, 不贪图得失, 始终坚守“重情重义”的人生理念。其次, 时刻教导女儿不贪图虚荣, 要恪守妇道。当女儿因欲望膨胀导致家破人亡后, 代女向亲家和女婿请罪, 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直、是非分明的道德观。再次, 对冒充皇亲的骗子溥兴的收留和接纳, 展现出姜傻子传统伦理思想的温和宽容, 有着包容万事的文化生存心理。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外来文化似乎对其影响不大。
第二种类型是向往和追求外来文化, 羡慕繁华和富有的物质生活, 在欲望膨胀中走向道德困境与人性坠落。以大嫚、溥绣、夏德发为典型代表, 其内心深处对外来文化有着仰视的洋媚心理, 在接受洋文化的同时丢失了传统人性的良知。大嫚爱慕虚荣, 向往洋人阔太太式的高档生活。时时逼迫丈夫陈天佑给她盖大房子, 自我欲望的膨胀导致了家庭灾难的悲剧。溥绣、夏德发夫妇更是接受并依附于外来文化, 早年为寻求发家致富与日商勾结, 损害民族大义, 为步入富人阶层, 不惜背弃兄弟情义, 这种洋媚文化心理导致溥绣只剩下物质享受的外壳, 最终惨死于日本人手中, 而夏德发在成为富商后不断进行悔改和矫正早年的不当行为。
第三种类型是抵抗外来民族的欺辱和压迫, 寻找民族发展的道路, 因而强烈地反抗外来文化的入侵。以谷蓝一家和吴岳峰等爱国先锋人物为典型, 启发和鼓舞王满仓、陈天佑等普通大众起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情怀。王满仓在与这些人接触的过程, 慢慢感悟到他们所做的都不是为自己, 而是为别人, 以个体生命来抗衡不公政府。这些先锋人物奋不顾身、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启蒙, 让王满仓从一个无知的小人物成长为满怀诚信和正义的商人。他通过个体行动击败日商, 夺回兄弟被日本人强行掠夺的财产, 联合商会同行发起护家爱国抗击外来侵略运动。相对王满仓从对于外来文化的无意识到自觉抗衡的醒悟过程, 陈天佑憎恨外来文化更多是由于个体屡受日商欺侮和商业灾难的结果。这类群体从内在心理上排斥并反抗外来文化的入侵。
可见, 青岛题材影视剧呈现出旧时空影像下的“青岛形象”, 主要通过外在的显性文化表象与内在的隐性文化心态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展现出旧时青岛独特的城市文化形态。从影视艺术表现角度上看, 这种旧时影像下的文化呈现, 充分表达了穿越时空的审美怀旧感和民族历史的沧桑格调, 正如“现实生活的时间, 表现为一种无法改变的时光流程, 而且是一种无形的, 不断流动着的流程。但是在电视艺术作品里, 时间可以被压缩或被省略、被延长或扩展, 甚至可以将现在时空或过去时空自由地组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种电视艺术作品中全新的时间流程, 去表现全新的思想和情感”[1](P126)。青岛题材影视剧正是通过这种历史时空观的自由转换去呈现旧时青岛多元复杂的文化内涵。
(二) 新时空剧像下的青岛文化主题形态
相对于旧时影像下的青岛文化意象阐释, 现代题材的青岛影视剧又以另一种影像视角呈现出新时空剧像下的“青岛形象”。题材影视剧涉及的主题类型较为广泛, 有家庭伦理剧《父母爱情》 (2015) 、青春剧《最好的我们》 (2016) 、都市情感剧《暖爱》 (2017) 、社会题材剧《青年旅舍》 (2017) 、《爱在生死边缘》 (2001) 等;电影《首席执行官》 (2002) 、《恋之风景》 (2003) 、《寻找微尘》 (2009) 等不同主题类型的影视剧。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是把富有地域特色的青岛名胜景观作为阐释青岛文化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方式。剧作在展开人物的生存背景和故事情节的同时, 侧面彰显了青岛优美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 如海边景观、八大关的建筑和道路、崂山自然风光、繁华古老的街道和现代化的西餐馆等, 都表现了青岛作为海滨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既保有浓厚的历史韵味, 又融合现代文化气息的“青岛形象”, 整个城市给人一种优美又古朴, 井然又混杂, 繁闹又宁静的都市文化韵味。新时空影像呈现的青岛人文内涵更多是透过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与思想观念的变迁, 呈现出中西文化融合背景下现代青岛人的生存文化形态。
电视剧《父母爱情》讲述了一对平凡又特殊的夫妻, 从建国初期到新世纪以来近五十年的爱情和婚姻生活。编剧以历史发展的视角表达时代变迁中青岛文化意象的演变, 也在某程度上影射出青岛近半个世纪发展中的城市景观和人文内涵。剧作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老青岛的人文风貌, 资本家小姐安杰一家居住的庭院式洋楼, 街道风景的优美, 生活方式的优雅和绅士, 身着装扮的得体大方, 言行举止等无不流露出小资阶层的现代韵味。但是, 由于特殊历史的原因, 资产阶级身份让其内心产生极大的自卑和低调, 对于农民出身的海军军官江德福的来到, 安杰家人表现非常的尊敬和仰视。安杰一家与江德福进西餐馆就餐的场景, 显示出不同阶层文化形态的差异性。资产阶层有着由内而生的文化自信, 包含西式格调的现代文化气息, 难免有着轻视平民阶层无知无畏的言行举止。与此相对, 平民阶层的真诚和本分无疑都代表着20世纪中国五六十年代的主流文化意象。另外, 《父母爱情》中还涉及青岛的城市景观, 男主角江德福生活的海军大院, 洋溢着热情澎湃、保家卫国的青春活力;安杰和江德福爱情发展时期的老街道居所、咖啡馆和海边风光等场景衬托出时代背景下青年男女爱情的浪漫;他们老年时期生活场景——青岛的商场、自助餐馆、西餐馆、普通民居等都呈现出青岛现代化的城市文化意象。
电视剧《父母爱情》在某程度上也阐释出新时代背景下青岛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态与时代前行中代际文化差异的主题特征。一是在安杰与江德福的婚姻生活中, 两者不同文化形态的认同意识和相互影响, 表现出西方现代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的融合。安杰的资本家小姐出身, 爱干净清洁, 闲暇时喜欢用漂亮的杯子喝咖啡, 讲究生活情调, 显然是外来文化的产物;江德福的农民家庭出身, 成为海军军官后, 虽然不断学习和进步, 但生活方式不免带着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烙印。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两种差异性的生存形态, 在日常生活中互置, 在岁月的长河中安杰渐渐融合到普通民众之中, 与江德花姑嫂关系从水火不融到关系的和谐, 邻里关系的友好等都见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相对安杰变得普通平民化, 江德福却呈现的与妻子相反——变得斯文有礼, 行事有绅士风范, 而且还调侃妻子不注意自我形象。两者的相互影响和改变, 象征着现代与传统两种文化生存形态的融合。二是父母与子女代际间的文化差异的生存形态。相对于子女追求生活方式和婚姻生活的自我、开放、乐观和务实的现代生存心态, 父辈的价值观似乎有些传统和保守, 却更为踏实地适应现代生活。两代人相异的价值观、人生观、婚姻观等文化形态不免导致矛盾的产生, 又在某种程度上突出了父辈一代生存文化心理的正确与老道。经历时代变迁消解于日常百态, 仍然保有积极的人生信仰与价值坚守, 从而表达青岛新时空影像下的现代文化意象。
二、青岛题材影视剧文化主题叙事模式的演变
近年来, 青岛题材影视剧以不同的主题视角和历史画面阐释不同时空背景下的“青岛形象”, 在某种程度上彰显出青岛不同时期独特的文化主题意象, 从中也见出青岛题材影视剧阐释文化的差异性及叙事模式的演变。有研究者认为, 影视作品的叙事问题包含着三个层面:“微叙事、共叙事和大叙事。这三个叙事层面彼此相关, 相互带动或限制对方的变化。‘微叙事’指影视作品中有关人物关系的故事发展线索, 这方面各国影视作品有类同的趋势, 如婚姻、生存、死亡这些一般社会最为熟悉的人类行为与文化传统, 影视文化与大众文化因此而形成了最密切的关系。‘共叙事’指故事背后的主题, 如种族歧视、家庭暴力、婚外恋等, ‘共叙事’题材促使影视创作在大众所熟悉的内容中增加了新的元素, 允许‘微叙事’重复出现, 因为这些背后主题在每一个世代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意义, 使创作者可以重新诠释题材。‘大叙事’则和影视作品中的社会相关, 即作品影射的社会背景到底是工人阶级、中产阶级还是富有阶级, 作品中的人物是否来自各个社会阶层, 作品所展示的是什么社会价值观念, 倡导的是哪一种道德规范。‘大叙事’指影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阶层与价值观, 是影视作品与接受社会的主要关联所在。”[2](P92)根据影视剧叙事问题三个层面所包含的内涵与外延, 不同题材影视作品依据呈现文化主题意象的需求, 会有意识地侧重或倾向于某种叙事问题的层面, 从而显现出相应的叙事模式。21世纪以来, 青岛题材影视剧创作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不同类型剧作中叙事模式的演变。
一是青岛社会题材影视剧侧重于采取“大叙事”的展开方式, 以宏大的社会文化主题意象, 揭示时代背景下青岛人的生存价值观和文化内涵。这类题材作品展现并弘扬社会发展的新面貌, 时代正能量精神主导着社会题材影视剧的叙事模式。创作者往往选择青岛城市的典型事例和社会群体作为叙事主体, 紧密围绕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展示青岛作为东部沿海城市呈现的社会人文价值观, 选取城市中富有代表性的社会职业群体及其事迹和精神作为叙事范例, 彰显新时代背景下现代城市人尽职尽责共建美好家园的责任意识与精神美德。这类题材剧作的叙事模式更多突显积极向上的社会主题文化意象, 在遵从影视艺术表现规律的同时, 也有着针对市民现实生活的教育实用价值。
社会现实题材电视剧《爱在生死边缘》 (2001) 以青岛120急救中心的青年医生群体作为叙事主体, 宣扬年轻一代满怀积极热情, 健康阳光的生活心态, 他们坚守以救助他人生命为个体信仰, 充分发挥现代青年群体追求人道主义理想的高尚价值观。当然, 剧作整体叙事建构于宏大的“共叙事”问题层面, 又穿插了不同人物个体故事的“微叙事”, 如爱情价值观、生存认知意识, 以及面对死亡的态度等等。剧情叙事节奏采取了疏密相间的手法, 既有医护人员在急救病人的危机时刻冲锋陷阵的紧张场面, 又有日常生活情感流露的惬意和温情。电影《首席执行官》 (2002) 以改革开放为社会背景, 弘扬青岛本土企业海尔集团创业者奋力起家, 振兴青岛工业发展的励志叙事主题。它透过海尔集团从个体工厂发展为大型跨国企业的艰辛历程, 映射出青岛本土创业者为振兴民族工业发展, 开拓国际化市场的决心和气魄, 宣扬了社会改革者自强不息的民族志气和拼搏精神。青岛本土制作的电影《寻找微尘》 (2009) 宣扬社会公益文化主题, 以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道德援助, 受助者知恩图报的故事展开情节叙事, 由乡村少女接受助学金到无法完成学业而决定退款于捐资者, 引出青岛这座城市的一系列人物发扬善心活动, 建构文明社会和谐友好的人文生存形态, 彰显互爱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 集聚社会正能量元素和文化精神。电视剧《青年旅舍》 (2017) 围绕当前青岛现实社会问题展开叙事, 以年轻人聚集的青年旅馆为故事背景, 呈现青岛年轻人的生活梦想和人生成长历程, 并引出如何有针对性地处理社会应急现象。创作者以活跃轻松的喜剧叙事手法, 把个体人物故事穿插于城市生活中, 并伴有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消防、交通危险、防灾难急救现象等相关安全知识。可见, 青岛社会题材影视剧创作中叙事模式的展开, 显然是围绕着阐释文化主题而演变的, 也是极力宣扬社会文明的进步和道德文化的积极元素。
二是青岛商战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更多选择“微叙事”与“大叙事”两个层面相融合的叙事方式, 以此阐释社会动荡与个体漂泊的历史背景下, 青岛开拓者一代浓厚的家国情怀与重仁重义的处世风格。这类题材影视剧的叙事模式更多把个体小人物的人生经历, 融合于民族动荡的历史背景之中, 在展开个体经历的叙事主线的同时, 也插入社会历史变动场面, 以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命运变迁反映个体人物的成长历程, 把个体无意识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激发为有意识的觉醒, 到自发参与拯救国家命运的民族运动中, 从而达到表现民族大义的文化主题意向。如《大染坊》 (2002) 讲述了清末民初历史背景下小人物陈寿亭, 由讨饭少年历经个体奋进成长为工业大贾的励志故事, 在展开个体叙事的同时, 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注重“仁义”道德, 坚信“国富民强”的生存理念, 积极进取以振兴民族工业富强国家的时代生存主题。《跑马场》 (2012) 以青岛被德日殖民时期, 叛逆逃亡者左天一的浪徒生涯作为叙事主线, 从个体人物所表现的反抗意识与英勇行为中, 映射出青岛市民整体积极参与民族独立, 抗衡外来侵略者的爱国精神。创作者有意地借助个体叙事来反映整体社会历史的动态, 在阶层立场和社会道德形态的“大叙事”层面中又融合着个体的情感经历和生死存亡的“微叙事”层面。《青岛往事》 (2015) 同样采取了小人物的个体命运变迁与社会历史动荡相融合的叙事模式, 个体的成长和奋斗离开不整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作品在展开旧时青岛个体行业求发展商业的情节叙事的同时, 更多地呈现国弱受欺必然影响着个体生存命运, 只有个体自发地融入整个民族的集体反抗, 才能抗衡强大的外来侵略势力的宏大主题。编剧透过中国底层小人物坚守传统美德的生存文化心理, 映射传统文化中“大智若愚”的生活智慧, 尤其是被众人视为“愚笨者”的王满仓凭借个体的毅力, 在踏实钻研中学会细致缜密, 坚信“凡事都想得周全就不会出错”的信念, 战胜了狡诈的日本商人, 首次在青岛商界洗刷了侵略者强势欺侮中国人的屈辱。这诚实守信, 不计得失, 善待于人, 重情重义的优秀美德和文化内涵无不是创作主题的集中体现。
三是青岛现代情感剧与家庭伦理影视则采取“微叙事”与“共叙事”、“大叙事”三个层面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从人最基本的生存形态到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双重叙事角度阐释青岛作为现代城市多元文化并存, 相互融合又存在差异的文化主题形态。这类题材影视剧的叙事模式为:以现代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和情感为叙事对象, 有意避开宏观视角, 立足于微观细腻化的叙事视角, 通过不同角色的家庭伦理观、爱情婚姻道德观、生活价值观等叙事主体, 阐释青岛现代城市的人文景观和大众文化内涵, 映射出不同社会阶层的道德伦理观。电视剧《父母爱情》以家庭情感生活的演变为主线展开叙事, 自然融纳了伦理剧的某些艺术特点。社会伦理剧“倡导和宣扬某种社会伦理观念, 带有很强的理性因素。它的着眼点是为了吸引观众, 试图通过揭示某种社会伦理观念来打动观众, 所以必须要考虑到这种观念为观众所接受的可能性;这种伦理观念的宣传和探讨是通过生动的情节来实现的;它不仅要宣扬道德伦理观念, 而且很注重表现人的情感, 往往是通过浓厚的情感来达到宣扬伦理观念的目的, 成功的社会伦理剧往往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3](P45)因此, “微叙事”方式在这类题材影视剧中占据主导地位, 创作者通过人物生活细节、家庭关系和情感道德展开叙事, 却并不局限于此, 融入“共叙事”或者“大叙事”的叙事层面。《父母爱情》中探讨父母相识相伴从青年到老年的爱情、婚姻和抚养子女的家庭生活, 由于时间跨度较大, 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背景的呈现。虽然创作者采取了特殊的艺术手法, 对一些历史问题有意识地淡化处理, 但是无法抹去社会历史形态对人的生活和思想影响的文化痕迹。作品呈现细琐化的日常伦理叙事, 其中涉及夫妻,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姑嫂、战友、邻里等不同伦理叙事层面;突显出社会历史对个体人物生活的影响, 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变迁, 例如特殊历史时期的阶级出身论, 不同社会阶层的命运变动与生存心理的落差, 压抑并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等“大叙事”层面的问题探讨。
另外, 青岛题材的网络青春剧《最好的我们》 (2016) 以青岛的海边、街道、商场、学校等作为人物故事的叙事背景, 以一群普通高中生的学校生活和青春故事为叙事主线, 再现了一个普通城市女孩耿耿的青春烦恼和美好岁月。既有无法突破的各种考试大关, 又有着小伙伴们深厚友情的陪伴和懵懂青涩的爱恋。剧作呈现青岛城市少年洋溢多姿的学校生活, 以此阐释青岛年轻一代的清纯唯美的文化形态, 以及不同时期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追求的变化。青岛题材都市情感剧《暖爱》 (2017) 、电影《恋之风景》 (2003) 等以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 人物关系发展与变化的叙事模式, 再现了青岛本土化的人文景观, 采取了“微叙事”与“共叙事”层面的叙事问题探讨, 创作者把个体人物的情感波动, 恰当地融入青岛这座城市的风景画面之中, 从而赋予生活多彩的意义阐释。
总之, 青岛题材不同类型影视剧以相异化的叙事模式, 阐释出不同的文化主题内涵。从近年来的青岛题材影视剧创作关注和呈现的主题叙事的演变, 可见这些作品一面在彰显旧时青岛的历史文化内涵, 寻找青岛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一面在探讨现代青岛城市文化景观的独特, 既有着地理自然环境的优势, 又有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繁华与质朴等多元文化元素的融合, 突显出青岛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气质。
三、青岛题材影视剧文化主题形态演变的现实价值
特殊的历史背景, 使得青岛生成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的多元化特征。青岛作为一个东部沿海的旅游城市, 依靠着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遗迹主导着旅游市场的发展, 但是从城市发展的前景来看, 文化元素应成为推动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 众多影视剧选择以青岛为拍摄场景, 这种影视的宣传作用, 极大地促进了青岛对外地受众的影响, 这无形地成为推动青岛作为影视城市的文化动力。据资料显示:“2016青岛影视制作机构 (具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公司) 增至85家, 其中新增影视制作机构32家, 占比30%以上, 创下历年最好纪录。随着《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青岛市影视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等政策的相继实施, 青岛影视产业的强大聚集效应正在凸显。”[4]当地政府也在加大力度促进和支持青岛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建立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 2013年开启万达东方影都的投资与实建, 2016年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开始启用, “该产业园是世界唯一具有影视拍摄、影视制作、影视会展、影视旅游综合功能的特大型影视产业园区。项目整体从规模、制作产业、外景布局、摄影棚等方面都将远超好莱坞, 抢占世界影视产业的‘龙头’地位。”[5]不仅如此, “2017年青岛将一方面不断优化影视产业发展环境, 尝试建立青岛影视发展中心, 实现剧本征集、影视企业政策咨询、注册、拍摄协调、推介交易、发行放映的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要全力打造青岛的国际文化品牌形象, 争创联合国‘电影之都’、争取金鸡电影节落户青岛以及办好中国电影表演协会‘金凤凰奖’, 力争将青岛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影视之都’。”[4]由此可见, 无论是当前青岛城市发展的前景, 还是政府的支持力度, 影视文化都将作为推进青岛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
从青岛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形势来看, 本土题材影视作品文化主题内涵与叙事模式的演变, 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传播青岛城市文化和推动旅游经济都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首先, 青岛题材影视剧文化主题内涵及叙事模式的演变, 在一定意义上向外界展现了青岛城市文化形态的发展及其特征。成为发展和推动青岛本土文化的重要形式。
在商战历史题材青岛影视剧中呈现的旧时影像下的青岛文化形态, 更多强调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 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传统文化的生存面临着艰难和困境。毋庸置疑, 继承和保留本土文化的根基, 才是影视创作者文化主题阐释的真正意义。透过这类题材影视剧呈现的旧时“青岛形象”, 让更多的受众者了解旧时青岛的历史背景, 城市文化形态的生成与演变。现代题材青岛影视剧, 无论是家庭伦理剧, 还是都市情感剧都呈现出新时影像下的青岛文化特征, 多元文化融合并生的文化形态。既呈现出洋媚繁华的现代城市文化气息, 又有着传统质朴的大众文化韵味, 形成差异文化形态并存的格局, 聚集现代“青岛形象”。现代题材影视剧作似乎不再表达强烈的文化认同意识, 而更多彰显青岛文化的独特, 历史建筑遗迹见证了青岛显在的西方文化元素和内在的城市人文精神, 在包容现代文化的时髦和张扬的同时, 又表现出传统文化的纯朴和内敛。现代题材青岛影视剧的文化主题表现, 让受众者更多地感受到青岛作为现代化都市的文化形态, 尤其以海和山两种自然景观为主的地域环境, 在一定意义增加了青岛城市文化内外元素相融的地方性特色。因此, 青岛题材影视剧在呈现不同时期的“青岛形象”, 让外界更深入地了解青岛城市的历史发展和人文内涵, 并起到了极大宣传着青岛城市文化的作用。
其次, 作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青岛题材影视剧中的文化主题内涵与叙事模式的演变在某种程度上也见证了青岛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的显着成就。
青岛题材影视剧创作理应作为推动青岛文化产业形态发展的重要形式, 一是能够全面深入地展示青岛本土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的历程, 二是呈现出青岛不同历史时期人文生存形态的演变, 既包含着外在的文化景观, 又融合了内在呈现差异性文化素养的形态, 从外至内地阐释青岛文化的深刻内涵。因此, 通过青岛题材影视剧创作来呈现和传播本土文化, 必将成为促进和推动青岛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有效的路径和方式。中共青岛市委, 青岛市人民政府在《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中强调, “鼓励体现青岛城市精神、文化元素的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重点发展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出版发行、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 推动其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性产业。”[6]从近年来政府对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形态政策支持的明确力度, 可以见出影视文化产业作为其中一种特殊文化发展形式, 有着较为乐观的前景。青岛题材影视剧作为影视文化产业前行的重要形式, 能够带来相应的文化连锁效应, 如主打青岛文化主题, 引发以影视剧热效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 青岛题材影视剧的文化主题形态呈现理应受到重视和开拓。
针对当前青岛本土题材影视剧创作数量的不多, 题材涉及范围也较为单一和片面化, 并没有在某程度上形成一定影响的现状, 当地政府和在青岛影视文化企业, 都应该提升发展本土影视文化的力度和意识。影视文化产业理应成为主导青岛文化发展的典范, 不仅局限引进外来影视制作公司, 只把青岛作为剧景的拍摄基地, 或是投资企业增殖的发展形式, 而更多应以鼓励发展较为薄弱的本土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从城市内在的文化资源中挖掘出内容丰富, 体裁广泛的影视剧素材, 以便更好地发挥以青岛题材影视剧的文化传播作用, 展示青岛影视文化发展的本土化优势。
从发展政策方面来说, 青岛政府应大力注重推动本土题材影视文化发展的力度, 做好相关政策的通融和硬件设施的支持, 利用青岛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吸引更多的影视资源投入到青岛题材影视文化的创作中, 从而达到以弘扬本土文化来带动整个城市文化发展的目标。从影视剧的创作方面来说, 应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和影视素材, 创作出质量极佳, 能够真正反映青岛城市文化, 呈现“青岛形象”的影视剧。近年, 青岛本土题材影视剧的创作力度较为突出, 尤其是以电视剧《青岛往事》为代表, 作为推动青岛题材影视创作的成功案例, 引发一系列良好的影视连锁效应。但是, 如此佳作并不多见, 当前青岛题材影视剧创作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不容乐观, 拍摄题材也存在受限局面。如现代题材影视剧创作方面, 大多以青岛自然和文化景观作为背景依托, 叙事模式中呈现的青岛城市文化的关联性不够, 没有能够在真正意义阐释出青岛本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内涵。因此, 应鼓励在青影视企业加强本土题材影视创作方面的力度, 创作出更多地反映青岛文化的影视作品, 从而为推动青岛城市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
近年的青岛题材影视作品中呈现不同文化主题意象下的“青岛形象”, 旧时空影像下的青岛文化主题更多充满着沧桑多悲的历史感, 极力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家国民族情怀, 呈现青岛特殊历史背景下文化生成的外在特征与内在形态。新时空影像下的“青岛形象”, 更多以日常生活展开叙事, 呈现新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融合的城市文化特征。青岛不同题材影视剧以相应的叙事模式, 阐释出青岛文化主题内涵, 以围绕影视艺术叙事问题的“微叙事”、“共叙事”、“大叙事”三个层面, 表现不同的叙事倾向, 以此揭示青岛既现代又传统的生存文化形态与人文内涵。青岛题材影视剧文化主题内涵及叙事模式的演变, 在一定意义上, 彰显了多元文化形态的生成和发展演变的历程, 更好地向外界展现青岛城市文化的魅力和特征, 对于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影视创作带动当地的经济效应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现实价值。当然, 相对青岛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 本土题材影视的创作尚显薄弱, 期待有所突破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鑫.电视艺术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2]郝朴宁.影视剧作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
[3]陈晓春.电视剧理论与创作技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梁辰.创新政策驱动集聚效应凸显:85家影视制作公司扎堆青岛[N].青岛日报, 2017-01-13.
[5]王玟琳.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问世多个百亿大项目都落户在此[EB/OL].青岛新闻网, http://house.qingdaonews.com/news/2017-03/02/content_11954338.htm.
[6]中共青岛市委,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N].青岛日报,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