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硕博咨询:82274534

 

专本咨询:84468591

 

微信咨询:essaykey

TEL:15012858052(深圳) 

 

信箱: 82274534@qq.com 

 

请以前的客户主动联系QQ和信箱以方便继续为您服务。

 

代写毕业论文网介绍

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最新加入代写论文写手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首页 > 代写论文 > 艺术论文 >

研究瑞丽傣族孔雀舞在不同时期的舞蹈形态

时间:2019-09-27

中文摘要

  文章从舞蹈形态学、历史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对瑞丽傣族孔雀舞历史脉络的梳理,展开对孔雀舞形态的研究分析,对瑞丽傣族孔雀舞在不同时期的舞蹈形态文史资料上做出可参考的补充,并思考在当今国际大环境下瑞丽傣族孔雀舞的发展之势。

  全文包括导论、三个章节以及结语部分。导论介绍了目前相关的研究动态、研究价值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了瑞丽基本概况及傣族族源历史。第二章从不同时期孔雀舞的表现形式来分析历史形态下所形成的审美价值。第三章立足当下,对瑞丽孔雀舞未来的发展展开探寻。

  文章千古事,舞蹈理论方面的研究和记录不仅是对过往不同时期的孔雀舞形态的梳理,也是对当今孔雀舞变迁存在的发展和传承做出客观的理论参考,让文化得以延续,让舞蹈有史可寻,从而为少数民族舞蹈史论的构建继续添砖加瓦。

  关键词:孔雀舞;历史形态;审美价值

Abstract

  According to dance morphology and history theory, collat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Ruili pavan from Dai nationality, studying and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y of pavan, making reference additions to literature and history documents of Dai Ruili pavan,considering its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t consists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hree chapters and the conclusion. In introduction part, including current research trends, research value and research technique.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uili and the history of Dai ethnic origin.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value formed under the historical form from the expression form of peacock dance in different periods.The third chapter, based on the present, explor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uili pavan.

  Documents always thrive form ancient events. It is not only the sort of collection of pavan style in different periods but making an objectively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pavan's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allowing culture continue, dance depend on history, to structure the history theory of dance for ethnic minorities well.

  Keywords:pavan;Historical form;aesthetic value

目录

  导论

  (一)选题

  缘由瑞丽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南,古属“勐卯”傣族土目领地。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毗邻,山水相连,村寨相望。其中傣族8.1万人,傣族是瑞丽世居民族,主要分布在畹町镇、勐卯镇、弄岛镇、姐相乡等平地乡镇。其中孔雀是傣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傣族最原始,最古老、最典型的民族图腾和标志,寄寓着美好、善良等传统美德,更是傣家人追求吉祥、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在瑞丽聚居的坝区,几乎月月有“摆”,年年有歌舞。在傣语中,“孔雀舞”称作“嘎洛拥”、“嘎楠洛”,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等宗教民俗节日和夏熟丰收季节,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敲起象脚鼓,跳起“孔雀舞”.

  本篇论文笔者把田野点选择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一,是由于傣族是云南古老的传统民族之一,也是跨境民族之一,所以自古以来,傣族孔雀舞就是傣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的传统民间舞蹈,我们在一些古老的佛寺壁画和雕刻中,依然可以看到不少人面鸟身的孔雀形象,这与头戴尖塔盔和假面具,身着孔雀服的“孔雀舞者”形象十分相似,可见,孔雀舞作为傣族古老的舞蹈之一是有史可循的。其二,从公元前3世纪以来由商人开辟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经德宏进入缅印通道,分出了若干岔道,但无论走哪条岔路,德宏都是其出境的最终选择,因此,这里最早成为中、印、缅交通要道而令世人瞩目,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胞波文化艺术的繁荣,孔雀舞更是一元多支的在这国界交汇地区兴盛不衰,本论文就是主要以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族孔雀舞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田野,展开调研。

  纵观近代有名的孔雀舞艺人,作为德宏当地最具有代表性的孔雀舞“撒腊弄”(大师傅)毛相,他所表现出的舞蹈更加强化和突出了德宏傣族孔雀舞的风格特点,他去掉了架子和面具,解放了双臂及丰富了面部表情,让舞蹈里表现的孔雀形象更加灵动;在日常生活中,他通过观察,强化了孔雀舞里的“碎抖肩”让孔雀开屏时的抖翅更加生动;甚至融入了傣族武术的拳法,让德宏地区的孔雀舞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孔雀舞,动作干净利落又不失柔美,与云南其他傣族聚居地方形成独特并具有代表性地域的孔雀舞。

  机缘巧合,在2017年年初在导师的带领下与当地瑞丽文化馆合作编写瑞丽傣族孔雀舞的教材之际当中发现,当地傣族孔雀舞传承人上有师承,下有传人,舞蹈动作丰富多样并且还出现了女子架子孔雀舞蹈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是在追溯历史变迁发展时,却少有文史辅助资料,多为民间艺人口传资料,正如云南其他民族的舞蹈文化历史模糊不清一样,德宏瑞丽孔雀舞的历史脉络也存在断层和说法不一的现象,其目前可查证的仅仅是地方史料记载,并无过多描述舞蹈史相关文字记载。目前孔雀舞的教材编写任务已开始筹备,关于当地孔雀舞的历史文化舞蹈史论资料亟待整理解决,从而也能够更好地辅助完成相关孔雀舞教材史料部分的空缺。同时,梳理文化艺术发展脉络,利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用于当今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发展,也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必须长期致力的课题。

  基于以上认识和实地田野调查,笔者选取了德宏瑞丽傣族孔雀舞不同时期的舞蹈形态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文化意蕴和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研究的价值

  舞蹈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的表现方式之一,而文化的深度,是用历史来测量的。傣族孔雀舞这种远古的遗风能够流传至今,足以表明其生命力之旺盛和其存在之合理,论文所涉及的四位调研对象差异性和大同(四人传承来源不一)符合民间审美。目前,关于记录傣族孔雀舞的传承和舞蹈鉴赏方面已经有许多着作,但是在探究傣族舞蹈文化历史的专着少之又少,诸多期刊论文皆以傣族孔雀舞的舞蹈艺术魅力来谈,极少作者以傣族孔雀舞的历史为论据,深入调研完成记录,所以,本论文以历史的角度出发,填补相关学术上的空缺。同时,读明智,研究历史能够更好的预知未来发展,在解决了德宏瑞丽傣族孔雀舞的历史文化背景后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政策,云南作为面向东南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核心地带,在推动东南亚各国文化艺术交流或挖掘相关艺术文化资源共享有着不可小觑的能力和先天地理条件,德宏瑞丽地处我国接壤缅甸国界处,当地的舞蹈艺术自古以来受到地方性融合,孔雀舞尤为有代表性,在梳理傣族孔雀舞过往文化历史背景的前提下,结合当前国际大环境,理论和实际可以更好的结合,互相依存。

  2、研究的意义

  研究德宏瑞丽孔雀舞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德宏瑞丽傣族孔雀舞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可发现其在数百年以来的发展真理,从史学角度描述“孔雀舞”、揭示“孔雀舞”、解释“孔雀舞”、预测“孔雀舞”

  (未来趋势)。文章千古事,舞蹈理论方面的研究和记录不仅是对过往不同时期的孔雀舞形态的梳理,也是对当今孔雀舞变迁存在的发展和传承做出客观的理论参考,让文化得以延续让舞蹈有史可寻,从而为少数民族舞蹈史论的构建继续添砖加瓦,也能更加理性的从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脉络里探寻德宏瑞丽孔雀舞的历史发展规律。

  德宏瑞丽傣族孔雀舞的实际意义在于此研究成果可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当地推广民族文化建设以及打造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城市、县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也可填当地相关少数民族舞蹈史料的空缺,辅助完成当地该民族舞蹈教程的编写。有了相关的理基础,从事傣族舞蹈文艺工作者在完成相关舞蹈作品创作时,也可遵循民族审美理念和信仰方式,让当今部分傣族舞蹈低俗的表演形式得到一定的控制。同时,地处边境的瑞丽与缅甸紧紧相连,胞波文化交流频繁,对探究同源多支的跨境民族舞蹈发展史有着积极促进意义。

  (三)研究范围及概念的界定

  1、研究范围

  在我国云南,傣族主要聚居的地方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因居住环境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各地方呈现出来的傣族孔雀舞也有所差异。本论文就是以瑞丽傣族孔雀舞蹈史为立点,以它的文化和历史为主线展开研究。其中,当地传统孔雀舞是贯穿本文的研究对象,旨在探析其各历史阶段孔雀舞形态,纵向梳理当地孔雀舞在文化、宗教、地理、自然环境等作用下所形成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及舞蹈形态。结合舞蹈形态学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历史学科写作中,全面、深入、纪实的完成瑞丽傣族孔雀舞历史形态的撰写。

  2、核心概念的界定

  为了明确本论文的研究重点,笔者把研究对象的核心概念界定做以下总结。

  (1)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人民具有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舞蹈,从众多书籍记载中可发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人们赋予了“孔雀舞”一定的宗教色彩,将“孔雀舞”与佛教互相融合,考古壁画中所呈现出头戴佛塔面具的“金那丽”人面鸟身的造型,以及徒手模拟孔雀姿态身形的舞蹈,都将其称为“孔雀舞”.从此,“孔雀舞”就作为傣族人民模仿神鸟孔雀形态而舞的舞蹈称谓。本文中的“孔雀舞”,即指流传于德宏瑞丽一带地区的传统孔雀舞。

  其中,本论文自始至终都将围绕德宏瑞丽孔雀舞而展开调研。因为孔雀舞是傣族流传最悠久的舞蹈形式之一,也是受众面最广的舞蹈形式之一,同时也是传递傣族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而德宏瑞丽属于傣族聚居的地方,其地理位置、人文发展等重要因素也对传统傣族孔雀舞有一定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发展中不断的磨合、交融,直至今日发展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孔雀舞。本论文就是以它的源起、发展、多样性来展开研究的。

  (2)德宏瑞丽孔雀舞的历史。读史可知未来,史学研究作为当今重要的理论研究,运用到舞蹈史学方面仍然是探究过去,展望未来最好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尤为必要的研究重点。立足当下,回望过去,续写未来,这也是本篇论文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探索德宏瑞丽傣族孔雀舞的历史发展、形态演变,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环境坐标来阐述当下的德宏瑞丽傣族孔雀舞的舞蹈形态及影响因素,所以,本篇论文并非按照传统历史编年而写作,而是通过研究德宏瑞丽傣族孔雀舞历史的有代表性的发展,对如今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四)文献综述

  1、有关德宏瑞丽傣族民族历史的研究着作:刘金吾女士《傣族舞蹈史》一书中通过记载古滇国出土的各类青铜、铜鼓文物,梳理挖掘今傣族舞蹈特征与青铜器上的舞蹈特征一脉相承的印记,并且记录了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建国初期、文革时期一直至改革开放三十年时期的傣族舞蹈,其中孔雀舞占主体部分,并阐明了孔雀作为傣族人民心中神鸟的地位。书中还记录了相关着名的傣族舞蹈艺术家,为了解傣族孔雀舞传承提供了有效的材料支撑。张建云、张钟主编的《德宏世居少数民族简史》中的傣族篇章详细的记录了乃至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傣族先民历史概况,范围缩小至针对德宏傣族的族源及历史变迁进行了详细的年代纵向上的梳理,包括当地流传的傣族先民的传说均有详细记载,为论文写作提供重要的地方民族史资料。由《傣族简史》编写组完成的《傣族简史》一书中更加全面的概况了傣族发展的历史轨迹。石裕祖教授《云南民族舞蹈史》记载了周边邻邦及外域入滇乐舞中一元多支的变异特征,至今可考证傣族曼听醒佛寺金水镂印壁画“金那丽”(孔雀舞)一图片形象和今孔雀舞的造型对比,当时的滇缅合亲联姻不仅实现了云南与缅甸在民族歌舞各方面的交流,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国与边境国家的友好往来,立足于本论文最后一章节“一带一路”政策下云南辐射东南亚片区的展望前景,有可循的历史论据。纪兰慰、邱久荣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一书中记载了《傣族古歌谣》中的舞蹈,其中对孔雀舞的表演人数、服饰、内容形式有相关记载可供参考。德宏州史志办公室编写的《德宏历史资料-少数民族卷》、《德宏历史资料-历史卷》,瑞丽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写的《瑞丽文史资料选辑》对探究傣族族源以及地方历史沿革有着必要的参考价值。中国舞蹈博物馆和北京舞蹈学院联合编写的口述志《且忆且述》记录了当代中华舞人的口述志,其中对傣族着名舞蹈家刀美兰老师有种详细舞蹈图片、口述记录材料,是本论文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论文:张莎莎《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变异研究》一文中主要是对建国以后舞台孔雀舞的发展做出了梳理,其中着重点在于孔雀舞舞台表演的发展和变异,仅对有代表性傣族舞蹈艺术家进行作品分析,所以可参考部分傣族舞蹈家文献资料,但对傣族文化历史发展的研究涉及甚少,因而填补这一史料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2、有关德宏瑞丽傣族孔雀舞的研究着作:刘建先生《宗教与舞蹈》中记录了南传佛教舞蹈,佛经中有孔雀明王的故事,并且对傣族特有的“三道弯”体态提出了思考分析。苏天祥所着的《追寻的历程》中,把傣孔雀舞的常用手型、脚型、体态均作出了文字上描述,并且配合以图画,在研究傣族舞蹈体态动作上,有着更加直观的表达。聂乾先《云南民族舞蹈文集》中指出,云南这一带傣族聚居地区都是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的一个结合部;也是北传大乘和南传小乘的临接处,我国中原地区仙鹤舞、花船、小车等舞蹈,表演者都在身上捆扎上表演该舞蹈形象的大道具,傣族民间的架子孔雀舞就是这种表现形式,很有可能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由王宁莲主编的《德宏世居少数民族舞蹈、乐器及傣剧概观》中关于德宏傣族传统舞蹈有着地域性上的特定描述。吕晴、黎爱蓉编着的《一代孔雀舞王毛相》此专着专门介绍了德宏瑞丽傣族孔雀舞的艺术家毛相,从文字上、图片上都为本论文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材料。《中华舞蹈志·云南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等文献中详细记载了云南各地傣族孔雀舞的动作、服装、道具、音乐、文化背景等,是研究孔雀舞的重要文献资料。

  论文:杨民康《南传佛教语境下的孔雀舞展演及其族群文化认同感》一文中阐述了在宗教影响下的孔雀舞形态及其族群认同问题。谢莲花《孔雀舞的传承基础与审美合力》一文中主要以着名傣族舞蹈家毛相、刀美兰、杨丽萍作为主要线路来梳理,可借鉴参考于审美这一主题论述,涉及详实傣族孔雀舞史料记载依然较少。

  综上所述,各着作、期刊记录傣族孔雀舞的传承和发展、风格特点、审美意识等文献资料较为充裕,但关于傣族孔雀舞的文化历史及相关时期舞蹈形态探究,较为系统、详实、全面的记载甚少,目前可查的依然是时间上出现断层的记录较多,完成本论文,可填补相关历史学术研究的空缺以备相关学者后续研究。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论文将通过实地调研、晤谈、查阅地方州志文献,以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全面搜集并了解对傣族孔雀舞历史形态的研究状况,并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研究:

  (1)前期准备工作:2017年1月中旬随导师前往德宏瑞丽进行考察调研,分别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孔雀舞传承人约相老师、旺腊老师;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孔雀舞传承人喊思老师、尚卯相老师。收录了四位老师的口述资料、图片资料、以及现场教学影像资料,在田野调查中,瑞丽市文化馆也提供了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实地调研后,笔者撰写了相关田野调查报告,为本论文的研究做了一定的铺垫和准备。

  (2)考察瑞丽孔雀舞相关的文化历史背景、宗教信仰、族源以及自然环境因素,对瑞丽孔雀舞发展至今所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

  (3)挖掘瑞丽孔雀舞当地各家传承流派的来源和动作所蕴含的文化,从各时期的舞蹈形态来分析不同时期的审美意识。

  (4)综上所述,运用以上结论来预测瑞丽孔雀舞未来趋势。

  2、研究方法

  本论文从舞蹈史学的视角出发,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对德宏瑞丽孔雀舞的发展进行一个纵向上的脉络梳理,并运用《舞蹈形态学》、《舞蹈生态学》相关知识对其历史传承和舞蹈形态进行分析和研究。由于德宏瑞丽地处云南境内,实地调查较为便利;当地孔雀舞传承人上有师承,下有传人;所以综合考虑本文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来进行调查研究。

  (1)田野调查研究法:深入到当地去观摩学习,通过观摩当地“非遗”传承人的表演、体验当地传统傣族居民的艺术活动来了解其审美特征和舞蹈特性,了解当地孔雀舞的学习人数及师承关系。通过田野调查研究方法,使笔者既作为参与者又作为观察者深入到一种文化的内部,能够具体考察对当地傣族孔雀舞的现状、历史变迁、胞波文化交流、传承保护以及孔雀舞的社会功能等问题。同时,也可以现场记录下当地舞者表演时场地的要求、服装、饰物、道具、舞者的形体特征与宗教符号以及伴奏乐器等方面内容。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涉及本论文的各专着、期刊进行梳理和研读,运用网络资源再加以搜集相关文史图片资料,以此来了解国内外对傣族孔雀舞的研究动态及现状,在前人所研究的成果基础上,能够科学的借鉴相关理论依据,来考察瑞丽傣族孔雀舞的形成及历史发展过程。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高效率的调查方法也可以避免种种反应性的误差,从而加以自己的研究观点更好的辅助论文本体。

  (3)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通过直接与受访谈者面对面交谈,来直接收集相关口述资料的研究方法。在田野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访谈法能够更加直观的采访记录受访人对此观点的想法和参与心态,作为支撑论文的相关材料。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一、德宏瑞丽孔雀舞概述
  (一)德宏瑞丽概况
  (二)德宏瑞丽傣族族源及历史脉络
  (三)孔雀舞起源的传说
  (四)德宏瑞丽孔雀舞分布概况

  二、瑞丽孔雀舞历史形态分析
  (一)古寺庙壁画中“金那丽”舞蹈形态
  (二)田野里走出的“嘎洛拥”舞蹈形态
  (三)当代民间百花齐放的“活态艺术”孔雀舞
  (四)瑞丽孔雀舞心态的形成

  三、孔雀舞的舞台现状及历史新程
  (一)孔雀舞的舞台现状
  (二)孔雀舞的历史新程

结语

  孔雀舞作为瑞丽傣族最负盛名的传统民间舞蹈之一,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在它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分别融入了原始崇拜的影响、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以及后期自然环境造就的影响,所有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了瑞丽傣族孔雀舞至今保留传承下来的“活态”特征。随着现代生活快速的发展,地处两国交界的瑞丽除了成为经济互通的桥梁,也成了国际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瑞丽孔雀舞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针对瑞丽孔雀舞的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在大时代背景下予以发展。

  第一,建立国际良好交流平台是宣传瑞丽孔雀舞最好的途径之一,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民间自发,都应该让“孔雀舞”飞出去,展现在世界面前;第二,经济带动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投资应该鼓励其成为政府扶持对象,股东投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反哺经济,形成良的商业文化互补;第三,民间的传承不能断,大力挖掘、鼓励民间艺人传承本民族“活态”

  艺术,文化部门做好相应备份工作;第四,傣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近五百篇叙事诗,定期举办傣文化学术研究会议也有助于挖掘孔雀舞更深远起源的可能性;第五,建教材,记录传统孔雀舞,普及在艺术类高校,让当代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学习优秀的民间传统舞蹈。

  本文对瑞丽傣族孔雀舞的研究,是在前辈的研究基础上做出的学步,我们可以明确的是:

  1、“孔雀舞”和宗教的发展有关;2、“孔雀”是傣族原始崇拜之一;3、自然环境对“孔雀舞”心态的形成有一定影响;4、瑞丽民间“孔雀舞”传承体系较为良好和全面;5、地理位置上受缅甸影响,“孔雀舞”也在一定程度上兼容了缅甸“孔雀舞”风格,如约相广拉的“抬下巴”等动作。

  通过在校学习期间对瑞丽孔雀舞的关注和探究,深深地唤起了我对弘扬中国传统少数民族文化的使命感,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探寻少数民族舞蹈之韵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瑞丽傣族传统孔雀舞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符合这个时代的精神,更符合傣族在世界面前的形象。也就是说,傣族的传统美学、傣族的传统舞蹈艺术不仅有生命力,也有足够的感染力。

  民族舞蹈,不仅仅只是舞蹈本身,更是我们民族情感的外延,也是我们对未来,对我们的子孙,要传达的一种审美心态和文化内涵。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诸多问题的探讨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敬请各位老师专家和读者一并指教为谢。在后续的瑞丽傣族孔雀舞研究中,笔者也将作秉承着对民族文化的追寻和探究,继续深入研究云南民族舞蹈历史文化的发展。

  致谢

【由于硕士论文篇幅较长,此页面不展示全文,如需全文,请点击下方下载全文链接】

  参考文献

 

TAG标签: 孔雀舞  历史形态  审美价值  


上一篇:研究中国独立音乐现象及系统的梳理和评述
下一篇:幼儿美术活动中废旧材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