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硕博咨询:82274534

 

专本咨询:84468591

 

微信咨询:essaykey

TEL:15012858052(深圳) 

 

信箱: 82274534@qq.com 

 

请以前的客户主动联系QQ和信箱以方便继续为您服务。

 

代写毕业论文网介绍

本网站是由硕士、博士和高校教师组成的专业代写团队所创办的平台。主要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在 职研究生、单位公司人员、留学生等提供各种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的网站。提供的写作服务包括:代写MBA论文、代写MPA论文、代写EMBA论文、代写硕 士论文、代写本科毕业论文、代写专科毕业论文、代写研究生论文、代写留学生毕业论文、代写英语论文等等。作为八年的品牌,已经为几万名毕业生服务,让他们 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的考核。本站负责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提供不限次数的修改服务。所代写MBA论文价格、代写MPA论文费 用、代写EMBA论文价钱都是最实惠的,欢迎咨询!

 

最新加入代写论文写手

YM,机电教授,YMT,日本千叶博士,教授
海豚,英国留学管理博士学历
LB,经济管理博士英国交流
maomao,经济硕士管理博士
陈先生,湖南计算机博士,7年教育经验。硕士研究生导师。
BJX,上海交大计算机博士,发表40多篇核心学术论文,
电子计算机类博士,3人组合
LLBZY,5人,工程,园林,农业生态中科院博士,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究
浙大,管理硕士,英语专业硕士
y,男,法学硕士
中国XX大学,会计硕士,英语硕士,管理硕士 各一名
熊,浙江,管理学博士,经济学硕士,擅长管理,金融、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英语专业硕士,英语,翻译论文
11,硕士,自由撰稿,编辑,经济、法律、品牌
文,硕士,擅长企业管理,行政管理, MBA论文
兰大的硕士,西哲,社科
刘先生,擅长写作金属材料领域的专业论文
澳大利亚摩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的MASTER
医学主治医师,某医学杂志编辑
剑,38,教育学硕士
某核心医学编辑
某中学杂志编辑
R,管理财会硕士,研究员
武汉工程博士,男,土木,结构,水电道路工程等
土木工程硕士,男,35岁,擅长工科土木工程,房建,园林,市政论文
左先生,武大MBA,擅长经济,管理,商业类论文
陈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英语专业硕士
陆先生,中科院基础医学研究生
杨先生,27岁, 武汉大学硕士,营销管理专业,武汉社科研究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协会会员,管理顾问公司总监。擅长经济管理、市场调查、行业研究报告。服务客户有中国银行,中银保险,香港铜锣湾百货等著名企业。
林先生,28,信息专业硕士,计算机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培训讲师。
周先生,31,国内著名DVD品牌技术总监,重点高校讲师,期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大赛二等奖,指导老师二等奖。擅长电子类论文。
某艺术工作室,硕士学历,擅长现代艺术美术理论研究及创作。
刘先生,某著名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某著名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专业为妇产科护理,以多产,高速,高质量著称。
kerry,北京某著名大学教师,擅长教育类论文。

首页 > 代写论文 > 艺术论文 >

戏曲旅游角度探析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保护

时间:2019-09-2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近四百年的厚重历史积淀和全国各地采茶戏源头的赣南采茶戏是土生土长的赣南客家地方戏曲,2006 年 5 月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精湛的表演艺术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方面表明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地位,另一方面也向世人警示,赣南采茶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地步,否则,就将失去其传承价值[1]。笔者拟从戏曲旅游角度对赣南客家采茶戏的传承与保护进行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应该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文化与经济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展现出新的文化活力。

  一、赣南采茶戏作为戏曲旅游开发和利用的现实性

  ( 一) 戏曲市场的萎缩

  戏曲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曾经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娱乐视野的扩大,休闲消费观念的多样化及戏曲艺术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致使观众群不断减少,以及随之而来的演出场次减少,演职人员减少,新剧目减少,剧团减少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赣南采茶戏作为戏曲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样 “正经受着社会文化心理的变化,观众审美的多向选择,多种艺术样式的竞争,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等新的考验”。据调查,目前,赣州 “全市从事研究和编创采茶戏的人员不足20 人,而直接从事编创人员只有 3—4 人”,“全市 17 个采茶剧团也所剩无几,大部分县市的采茶剧团仅剩一块牌子”[2],作为主要传播区域的信丰县,目前能登台演出的不超过 20 人,经常演出的只有 15 人。对赣南采茶戏作为一项文化保护工程应予以高度重视。

  ( 二) 文化旅游发展的需要

  赣南采茶戏以其丰富的戏曲剧目,幽默的表演风格,浓厚的生活气息,曾经是赣南客家人娱乐生活的重要选择。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利用赣南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积极挖掘赣南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适时适度地引入赣南采茶戏的戏曲表演,充分展现其艺术美感和文化含量,以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特色,使赣南采茶戏与旅游业结合,以适应全球大力提倡的 “文化旅游”、 “文化兴旅”的大趋势,其最终目的是让旅游者认可赣南采茶戏,喜欢赣南采茶戏,进而宣传赣南采茶戏,为赣南采茶戏的开发利用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 三) 戏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是国际社会的大趋势,文化产业也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戏曲文化产业化为戏曲发展、剧团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途径,有效规避了戏曲、剧团单一化发展的风险,增强了抵御戏曲艺术退化的能力,还可以为戏曲重新适应社会提供机遇和平台。赣南采茶戏作为赣南客家地区的重要文化品牌,在其市场萎缩、演出减少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下,要想重新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支持,就必需清醒地认识到戏曲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充分适应国内外文化产业化发展趋势,运用多种形式,因势利导地开发,逐步形成赣南采茶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并利用各种渠道营销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可以借鉴一些其它戏剧的成功经验,如广东佛山市大力支持粤剧产业化的模式、四川的川剧、浙江的越剧、江苏的昆曲等都积极利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与市场结合,要求剧团和演员能以市场为要旨,以规模化发展、多向性发展来推动市场营销网络的拓展。对赣南采茶戏也应整合资源,通过举办赣南采茶戏艺术节来强化文化品牌,带动赣南采茶戏的商业性演出及与之有关的赣南采茶戏主题公园、赣南采茶戏博物馆、赣南采茶戏艺术教育、赣南采茶戏艺术品收藏等一系列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样既可扩大剧种的知名度,也可带动戏曲艺术品质的提升。

  二、赣南采茶戏的戏曲旅游价值分析

  ( 一) 文化价值

  赣南采茶戏近四百年的发展历史见证了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维系着客家人的心理认同,丰富了客家人的文化生活,并不断超越地域限制,向四周传播。

  赣南采茶戏是全国采茶戏的先驱和始祖。赣南自古盛产名茶,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在与茶叶有关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歌性质的采茶歌和舞蹈性质的采茶灯,并于明代中晚期在安远九龙山一带逐步融合,发展成具有采茶灯和采茶舞艺术成份的早期采茶戏。从明代自娱自乐性质的 “自乐斑”到 “两且一丑”或 “生旦丑”的“三角斑”时代,大量的优秀剧目和优美的舞台形式出现,并逐渐向外扩散,形成了各地的采茶戏艺术,深刻影响到我国南方包括广西、广东、福建和中国台湾等地采茶戏的形成和发展,占有异常重要的文化地位。尽管目前赣南采茶戏市场日渐萎缩,但依然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山歌情》、 《豆腐哥豆腐嫂》、 《围屋女人》、 《试妻》等反映客家生活的剧目都为赣南采茶戏获得过 “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荣誉。《睄妹子》 《采茶歌》等更是客家人久唱不衰的优秀剧目。赣南采茶戏成为赣南庙会的重要文化载体。

  庙会是赣南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客家人的一项重要生活内容,唱戏和酬神曾经是赣南庙会的主体。赣南传统庙会一般以祁剧和东河戏等正剧为主,少有采茶戏的演出,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重塑后重新兴起的赣南客家庙会逐渐从客家人敬神、祈盼、消灾和赐福的聚会演变为文化娱乐、商品交易、休闲会友和旅游参观的群体性活动,而唱腔优美动听、语言诙谐幽默,表演以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简“三绝”着称的赣南采茶戏也逐渐成为当代庙会的主角。

  ( 二) 经济价值

  1. 培育戏曲演出市场

  赣南采茶戏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客家人,而且目前依然是许多客家人的精神寄托。特别是一些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如 《睄妹子》 《采茶歌》 《九龙山摘茶》 《打猪草》 《补皮鞋》等,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演出市场。新中国成立后,赣南采茶戏更是积极培育演出市场,其中 《茶童戏主》和 《怎么谈不拢》还被搬上银幕,《围屋女人》被列入江西全省重点剧目,《山歌情》 《长长的红背带———献给祖国母亲的爱》等剧目多次进京演出。另外,赣南采茶戏还远赴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进行交流活动,受到当地客家乡亲的喜爱。

  2. 赣南采茶戏艺术产业链的扩大

  赣南采茶戏作为赣南的重要文化形象标志之一,尽管不再是老百姓的主要文化生活内容,但文化资源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该戏依然是许多赣南客家人的精神寄托。

  赣南采茶戏在戏曲发展的低迷之际,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努力,正在向产业化发展靠近。如宝葫芦农庄作为赣南着名的旅游景区,积极引入赣南采茶戏,并为其增设定点舞台。同时,赣南采茶剧团改制为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引入市场机制,多次参与大型文艺表演,受到了广泛好评,获得了较好的声誉。赣州市还在市区南河路增设了采茶戏小戏院,以满足广大采茶戏迷的需求。

  由于赣南采茶戏光碟在农村很有市场,留守老人很乐意购买,2002 年,赣州市相关文化机构与广东中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首次在全国发行第一套赣南采茶戏客家歌舞传统曲牌VCD 光碟,销量甚为喜人。另外,针对戏曲爱好者和旅游者而开发的赣南采茶戏工艺品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所以,不管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层面上看,扩大赣南采茶戏的艺术产业链,不仅可以丰富赣南客家人的文化生活,更能有效带动赣南采茶戏新的发展。

  三、赣南采茶戏的戏曲旅游开发措施

  ( 一) 与旅游相结合

  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是基础,吸引力是关键因素。在赣南旅游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以赣南茶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乡村文化等旅游资源为基础,以赣南采茶戏为吸引力因素,大力提升赣南旅游产品的品质,不仅能极大地拓展赣南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也能有效地提升赣南采茶戏的知名度。赣南采茶戏与旅游相结合而形成的采茶戏旅游,将剧团与相关企业联姻,适应现代旅游者对文化的追求,当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1. 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

  采茶戏是具有民歌性质的采茶歌和具有舞蹈性质的采茶灯相融合逐渐发展而来,采茶歌和采茶灯是早期客家产茶区茶文化的一部分。目前,有关茶文化的旅游巳逐渐兴起,浙江省杭州市、河南省信阳市、福建省安溪市都在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杭州市还被相关机构评定为 “中国茶都”借以吸引旅游者。赣南客家山区,自古盛产名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而赣南采茶戏作为与茶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完全可以与赣南茶文化旅游整合和利用。赣州市应统筹考虑茶叶产业与采茶戏以及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协调各方资源,积极打造赣南茶文化旅游品牌,逐渐形成采茶戏为茶文化旅游增色的良好局面,如果借鉴江苏周庄 “游周庄,听昆曲”的成功的主题诉求,我们认为可以打造出 “到赣南旅游,到赣南品茶,到赣南听采茶戏”的良好形象。

  2. 与红色旅游、客家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相结合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区,同时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地。目前,瑞金和兴国都保存有大量的红色遗迹。2004 年在赣州举行的“世客会”、2005 年的 “红色旅游年”以及 2006年的 “乡村旅游年”都极大地推动了赣南客家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赣南采茶戏完全可以利用其丰富的红色剧目、乡土剧目和客家特色剧目实现与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客家文化旅游的结合,把赣南采茶戏主动展现给旅游者,不仅能有效地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提高其旅游消费指数,还能推动采茶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行外向性拓展。

  3. 赣闽粤桂等地采茶戏专项旅游

  赣闽粤桂是客家人的主寄居地区,这一区域,地域相连、语言相近、文化相通,四地的采茶戏虽名称有所不同 ( 广西称 “彩调”) ,但同源、同宗、同祖,一脉相承。在四地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可利用各地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并结合四地的采茶戏资源,强力打造赣闽粤桂采茶戏专项旅游这一文化品牌,充分展示四地的客家文化特色,大力吸引海内外客家人重新认可采茶戏,认可客家文化。

  ( 二) 与庙会相结合

  庙会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南庙会融圩市、祭祀和文化活动于一体,具有娱乐性、群体性和狂欢性的特点,突出反映了客家人战胜困难、普天同乐的群体心态,曾经是而且现在依然是赣南客家人的一种群体性活动。新时期的赣南庙会积极引入赣南采茶戏,并成为庙会的主角。目前,赣南人应充分利用庙会这一有利于赣南采茶戏发展的平台,对赣南采茶戏做一些新的尝试,如用身边人演身边事,激发广大客家人的参与热情和创作欲望,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诠释赣南采茶戏与庙会的结合,依托现代赣南庙会的群体优势,大力宣传和推广赣南采茶戏,积极培育赣南采茶戏新的观众群。

  ( 三) 与城市文化相结合

  目前,赣州市内及各辖区县的采茶剧团大多已解散,观众也日渐减少,但在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方式相对单一,娱乐空间相对狭窄,仍有许多采茶戏迷。有专家认为, “赣南采茶戏生于农村,长 于 城 市。它 应 该 立 足 城 市,活 跃 农村”[4],应使采茶戏重新成为市民文化的一部分。

  1. 编排赣南采茶健身操

  赣南采茶戏起源于采茶灯和采茶舞,特别是采茶舞的许多舞蹈姿势都是根据茶区人民劳作时的动作加工而来,它符合人们艺术与健身的需要。2005 年,赣南文艺学校和赣南采茶歌舞剧院 “组织专业人士以赣南采茶音乐和采茶舞为基础,编排了两套赣南采茶健身操,在全市举办采茶健身操大赛”[5],引起了很大反响。以湖北长阳土家族跳丧舞为原型,提炼创新而形成的融土家风情和时代特征的巴山舞,被国家体育总局作为体育健身舞蹈,向全国推广,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6]。赣南采茶健身操同样也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向有关主管部门申报,积极举办相应的健身操大赛,并逐步向全国推广,为赣南采茶戏的开发利用增添新的动力。

  2. 利用传媒优势传播赣南采茶戏艺术

  赣州电视台、赣南报业集团等作为赣南地区的主要传播媒体,一直承担着赣南采茶戏传播重任,近年来录制了 《上广东》、 《四姐反情》等多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赣南采茶戏剧目,同时还在相关频道播放赣南采茶戏节目,“注重人们生活中的 ‘当下体验’和 ‘日常体验’,注重大众情感的通俗表达和日常表达方式”[7],使采茶戏形成当代生活的情感表达形式,利用传媒这一现代化平台逐步重新适应社会。

  ( 四) 与外地文化相结合

  赣南采茶戏具有贴近生活,贴近民众的朴素风格。夸张、幽默的戏曲表演手段,在对其进行艺术创新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参与全国或地区性戏曲活动,并利用着名剧目、着名艺术家的磁场连锁效应,逐步以赣南为中心向全国进行推广,着力打造出 “赣南戏、客家戏、采茶戏”的艺术品牌。

  同时,全国其他地方的采茶戏如广西彩调、湖南采茶戏、广东采茶戏等,特色各异,可以对采茶戏进行艺术比较,提升品质。因此,可在赣南 ( 或相关地区) 创办全国性采茶戏大赛时,吸引全国各地的采茶戏来赣南进行交流。全国性采茶戏大赛的举行不仅能促进采茶戏事业的发展,又能丰富赣南采茶戏的文化元素,使赣南采茶戏在向外输出文化因子之后也能吸收到更多外地新的文化成份,促进赣南采茶戏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赣南采茶戏,要克服目前不可避免的市场萎缩、演出减少等不利局面,有必要着力把握戏曲剧目与市场需求的互动,适时、适度地搞好创新,并与现代旅游经济相结合,充分地做好其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 龚文瑞,等.直面“国粹”赣南采茶戏[N].赣南日报,2006-08-18.
  [2] 赣南采茶戏: 明天你是否风采依然[N].赣州晚报,2005-11-18.
  [3] 创新型人才奇缺———赣南采茶戏离我们越来越远[N].赣南日报,2006-03-04.
  [4] 曾泽昌,曾庆池.赣南客家采茶戏剧艺术概论[M].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230.
  [5] 赖福鑫,李禾丰,罗捃.江西兴国山歌、赣南采茶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N].人民日报一华东新闻,2006-02-21( 2) .
  [6] 文成国.大力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资源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6) : 10-13.
  [7] 马也.后现代语境中的“艺术”———兼谈中国戏曲的命运和走向[N].文艺报,2006-01-06.

 

TAG标签: 戏曲  赣南  旅游  


上一篇:眼功技艺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
下一篇:《壁画协奏曲》的乐曲结构分析